家長和幼兒園應重視兒童心理健康

導讀:三至六、七歲的孩子處於幼兒期,也叫學齡前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長託在幼兒園,有的仍在家裏。家庭和幼兒園都應重視幼兒的心理衛生問題。 ……

三至六、七歲的孩子處於幼兒期,也叫學齡前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長託在幼兒園,有的仍在家裏。家庭和幼兒園都應重視幼兒的心理衛生問題。

家長和幼兒園應重視兒童心理健康

1.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

這個問題對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和性格都有重要意義。在一個和睦家庭裏,人們敬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種和諧而又溫暖的氣氛,是有利於幼兒心理衛生的。有人甚至認爲,這對形成他終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義。相反,有的家庭今天吵嘴,明天打架,有的還拉着孩子盲目參戰;還有的夫妻不和,把孩子夾在中間,拉來推去,弄得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據一項少年犯罪的調查來看,少年犯罪出現率最高的是四歲喪母或喪父的人。另對135名少年罪犯調查,其中有40%的人出身於破裂家庭。在破裂家庭中,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壞,因爲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視,更有害於心理衛生。

2.正確對待相處理幼兒的口吃和遺尿等疾病

口吃多是因幼兒模仿或精神突然緊張造成的,男孩大約有4%,女孩大約有2%。口吃看起來是件所謂“小事”,可對孩子的心理挫傷很嚴重,往往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待徵。所以.家長要防止孩子口吃,患了口吃不要譏笑他,更不要打他罵他,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鬆,慢慢糾正。再是五歲以後的孩子尿牀,這叫患遺尿症。遺尿症除少數是生理原因以外,大都是由於精神緊張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加訓練造成的。五、六歲的孩子尿牀,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長萬萬不可再用羞辱甚至責罵的辦法來企圖治好他的遺尿症。因爲孩子越緊張,遺尿症越難治好。同時,因遺尿而受責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慮、抑鬱、自卑等不良性格。

3.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

孩子小,知識經驗少,能力不強,許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現過失和犯錯誤都是不奇怪的。成人尚“吃一塹,長一智”,孩子更是在過失和錯誤中不斷學習增長見識的。基於這個道理,對於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教育要耐心細緻,尤其要講清道理,不要讓孩子心裏感到委屈。打孩子,罵孩子,都不是好辦法,因爲經常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更不易接受批評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評,一方袒護,就會使孩子非混淆,不願接受教育。批評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父母出氣,或是讓孩子服軟,而是要引導孩子認識錯誤,鼓勵孩子心情舒暢地改正錯誤。

4、支援孩子多做遊戲

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幼兒的天職,也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要讓孩子多玩自己愛玩的遊戲,要支援孩子們在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孩子們多在一起玩,就是學習,就是交際,而且更能飽嘗遊戲中的樂趣,這對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是有益的。

最後,不要無視孩子的獨立願望。幼兒在心理髮展上有個自我中心時期,三歲就可表現出獨立的願望。雖然他們本領不大,但往往這要自己來,那要自己幹,顯得不太聽話了。常聽有的父母說:“真氣人,才三、四歲的孩子就有主意了,就不聽話了!”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髮展的一個明顯標誌,是獨立性開始發展的表現。有人稱這時爲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提法也好,有助於提醒家長和教養員對孩子獨立性的重視。這時孩子要求獨立,有時不太聽話,正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只宜因勢利導,切不可違背規律硬是要治服孩子的“強勁”。否則,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會留下精神創傷,等長大成人易罹患某些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