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1

一、稅率公式的引入。當時瞭解了稅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應該交稅多少元?生:一家飯店一年收入20xx萬元,他應該交稅20xx×5%=100(萬元),又有學生舉了一個例子。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個5%叫做“稅率”,誰能猜一猜“稅率”表示的意義呢?學生思考一分鐘後,一個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順利地說出了稅率表示的意義。我板書稅率意義後讓學生複述“稅率表示交稅款佔收入總數的百分之幾”,然後總結稅率公式:應納稅額÷收入=稅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稅額、收入的`計算公式。此處教學環節感覺不夠流暢,有些牽強。如果我告訴學生5%叫做“稅率”後,能利用學生求納稅額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怎樣求應納稅額(即:收入×稅率=應納稅額),再由此讓學生理解稅率的意義,以及總結出求稅率和收入的公式,會更加順理成章。

二、有關計算技巧。在練習環節,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即:方法一)。此種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化小數,特別是百分數的分子小於10時化小數,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2

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小學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立體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爲“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爲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爲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

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爲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透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資訊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3

上週針對開學以來遲遲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部分學生,進行了的榜樣示範式和批評教育式的教育之後,這部分學生的行爲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課前基本都能主動地預習新課內容;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在上課的40分鐘內不再走神;課後完成導學案的鞏固練習題時也能認真的審題,不再是憑着自己的感覺亂做,而且字跡也工整了許多,不再是抱着一種應付式的'心態來完成學習任務。

上週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圓柱、圓錐及會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求圓柱、圓錐的體積。大部分的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有個別中下生可能是由於對概念的不理解,也可能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導致分不清什麼時候該是求圓柱的側面積,什麼時候該求圓柱的表面積。本人發現了這兩個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個別組展示時爲了儘量使自組的題目講解是最好的,一般都是由本組的優生來講解。

2、小組羣學時,個別組還是在單純的訂正答案。

針對以上情況,本人準備在這個星期從以下方面入手來整改:

1、首先找出學生不懂得原因,到底是因爲對概念的不理解,還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而導致不會做題;

2、找出原因後,針對不同情況中下生的進行課後輔導。如:如果是對概念不理解的同學,可採用讓他獨動手拼一教學了《納稅》這一內容,課後回想起來,這節課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課開始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了一個大大的“稅”字,問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稅、開飯店要交稅,工商人員要收稅。我又問國家收稅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稅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稅的匯入以及稅收的意義這個環節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有兩個環節課後想來需要改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4

《認識負數》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啓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及數學的價值。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利於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元號表達資訊的簡捷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二、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增進對負數的瞭解

初步認識負數以後,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的經驗,說說負數在生活中的表現,透過學生的交流與彙報。學生將負數置於具體的生活經驗之中。

三、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初步認識負數後,我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正負數,透過數形結合,學生對於正數和負數獲得了更深的認識。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5

小學畢業總複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全面而系統地鞏固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識的掌握水平,進一步發展能力。因此,多年的畢業教學,我都十分重視小學畢業階段的複習整理工作。而畢業總複習作爲一種引導小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它應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過程。所以,在具體實施前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以增強複習的針對性,提高複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畢業總複習的任務

從小學畢業總複習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來看,它的任務概括爲以下幾點:

1、系統地整理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中的系統整理,而小學畢業複習是對小學階段所學知識形成一種網絡結構。

2、全面鞏固所學知識。畢業複習的本身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

3、查漏補缺。結合我校六年級學生學情實際,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所以,畢業複習的再學習過程要彌補知識上掌握的缺陷。

4、進一步提高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複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二、小學數學畢業總複習過程的安排

由於複習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再學習,所以,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直接制約着複習過程的安排。同時,也要根據本年級實際複習對象和複習時間來確定複習過程和時間上的安排。

複習內容安排大致如下:

(一)數和數的運算

知識要點:

1、數的意義

①注意小數與分數的意義對照,小數實際上是分母爲10、100、1000……的分數,在寫法上與整數相同。

②明確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小數的意義有所不同,不能帶有單位名稱。

③明確數位和位數的區別。各個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位數是一個自然數含有數位的個數。

④強調幾位小數的判斷與幾位自然數的判斷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數部分是兩位小數。

2、數的讀法和寫法

①在數的讀法、寫法訓練時,要着重突出自然數中間、末尾有0的讀寫方法。

3、數的改寫:

(1)把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有兩種情況,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寫成以萬、億作單位的數,不滿萬或億的尾數直接改寫成小數。

b如要求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就要把原來的多位數按照“四捨五入”法寫成它的近似數

4、數的大小比較

(1)在比較數的大小時,要着重訓練,學生能把幾種不同的數化成相同的數再進行比較的能力。

5、數的整除

(1)藉助書中P86概念之間的聯繫網絡圖,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之間的聯繫。

(2)重點區分好質數、質因數與互質數這三個學生極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藉助教材P87理解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內在聯繫然後得以應用。

7、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1)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複習好如何對加、減、乘、除的計算進行驗算。

(3)增加一些利用四則計算各部分之間關係,求未知數X的練習題

8、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

(1)運用實例,複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讓學生體會到整數,小數,分數都可以運用運算定律。

(2)透過實際應用使學生體會到一些定律可以擴展或逆反運用,減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質可以用來簡算。

9、四則混合運算

(1)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立足於正確計算,得到正確計算結果。

(2)對於一般學生重點訓練審題能力,能夠確定題目中是否隱含着有關定律的因素。

(3)對於學習有餘力的學生,重點訓練他們在計算過程中靈活地選用比較簡單方法的能力。特別是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二)代數初步知識

知識要點:

1、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方法

(1)能熟練地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使之有進一步地理解和認識。

(2)使學生建立起字母不單純地表示某個數,他表示的是一種特定的量的意識。

(3)能夠熟練地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透過對式子地判斷使學生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關的概念。

(3)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熟練地解簡易方程。但同時還要訓練學生能夠將原方程經過整理成爲符合四則運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種方法。

a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出x的值

b、先把含有未知數x的項看作一個數,然後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會有未知數的x項看作一個數,待求出它們的值之後,。再按四則計算當中各部分間的關係,求出方程的解。

c、按四則運算的順序先計算,使方程改變形式,然後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要先求出3.5 ×4,3/5× 3.5的積,使方程分別變形爲:4x—14=10 2.1—x=1.4再解。

d、選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然後再解

如:2/3 x+1/2x=42,x—0.8x—6=32等,先利用運算定律使方程變形爲(2/3+1/2)x=42,(1—0.8)x—6=32,然後計算括號內的運算,使方程變形爲:11/6x=42,0.2x—6=32,最後再解。

3、比例的性質

(1)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間的關係。

(2)做好比與分數、比和除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這三者是有聯繫的,但絕不能認爲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數,它們是有區別的。比是表示兩種量之間的某種關係的。除法則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

(3)引導學生建立比與分數自覺轉化的意識。如:甲、乙兩數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數與甲數的比是4:5,乙數相當甲數的4/5,甲數則是乙數的1。25倍,甲數是甲、乙兩數之和的5/9,乙數則是這兩個數和的4/9等等。這樣對於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益處。

4、化簡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1)能夠熟練地化簡比和求比值

(2)正確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化簡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項與後項的商,結果可是整數、小數、分數。

5、比例尺的意義及其應用

(1)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能熟練地解比例。

(2)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使熟練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比例的知識。正確地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在學習比例尺中,要突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這個關係式,比例尺與一般度量長度的尺不同,它是個比,不應帶有單位名稱。

(4)訓練學生會看圖上附有的注有數量的線段的比例尺,以及後項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到圖上,後項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實際長度放大的現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區別,它們都是表示關係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項和後項間相除的關係的,所以它只有兩項;比例是表示兩個比相等關係的,所以它有四項:

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瞭解比、比例、正反比例間的聯繫與區別。

(2)能根據y/x=k(一定)和xy=k(一定)的關係式,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關係,還是成反比例關係。

(三)應用題

知識要點:

1、簡單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係

(1)在複習簡單應用題時,應着重加深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

(2)透過改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位置,進行改編應用題地訓練。

2、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分析方法

(1)使學生能夠按照題中的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熟練地選擇計算方法解答簡單應用題。

(2)複習好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

3、複合應用題的結構和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

(1)掌握複合應用題的結構,並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析應用題,正確確定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與步驟。

(2)不僅要重現應用題數量關係地訓練,也要重現幫助學生建立檢驗的意識,掌握應用題驗算的方法。

4、根據題意建立等量關係式

(1)根據題中數量關係,正確地建立等量關係式,並依關係式列出方程

(2)重點訓練是抓住題中最重要的等量關係建立等量關係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術方法解答有很大區別。注意習慣上用算術法的逆向思維。加強引導,以防學生思維定勢。

5、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答方法

(1)能夠比較熟練地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複習百分數應用題着重以下兩方面的訓練

一是把哪個數看作單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還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使學生弄清稍複雜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能夠正確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關係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2)着力訓練學生準確觀察題中兩個相關聯的量有沒有比例關係,成什麼比例關係,以及根據性質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答應用題。

(四)、量與計量

知識要點:

1、常用的長度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2)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而米與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

2、常用的面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面積、地積單位;掌握面積,地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2)複習面積、地積單位間的進率,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體積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掌握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4、常用的重量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單位,掌握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

5、常用的容積單位與相關體積單位間的換算

(1)升、毫米雖然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聯繫,但絕不是說容積就是體積,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

(2)區別好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樹立正確使用相關計量單位的意識。

6、常用的地積單位

掌握地積單位間的進率

7、常用的時間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1)掌握常用的時間單位;掌握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

(2)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加強對進率的記憶。

8、名數的改寫

(1)着重化聚方法的複習,特別是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進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學生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互化的能力。

(五)、幾何初步知識

知識要點

1、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

(1)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並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加深對角的各部分名稱的認識,掌握角的分類,並能運用工具畫出所要求的各類角。

(2)教學角的概念時,應注意糾正學生把直線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誤識。要從角的意義出發,看待平角或周角。

3、認識垂直與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較熟練地畫出與一條直線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線和平行線。

(2)學生能夠正確判定兩條直線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認識。

(1)掌握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將三角形進行分類的方法。

(2)能夠正確地找出與某一個底相對應的高(重點)

5、認識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徵。

(1)認識平行四邊、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徵。

(2)要注意對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的複習。

6、認識對稱圖形。

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7、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6、19)

(1)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2)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比較熟練地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3)需充分發揮教材中網絡圖的作用,使學生對平面幾何面積計算能形成結構。

8、認識圓的特徵及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

(1)認識圓的特徵。

(2)理解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3)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麪積。

9、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徵,以及它們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徵。

(2)理解它們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3)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10、在進行周長、面積、體積計算的複習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正確地使用各個數位和單位名稱。

(2)在需取近似值時,要依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許並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

(六)、簡單的統計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綜合訓練。

三、複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小學數學畢業總複習內容、過程和時間的計劃安排,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2、要注意小學數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結構上的銜接,要爲中學的學習做些鋪墊,適當拓展知識點。

3、要根據實際需要對計劃的複習內容、過程和時間上做出調整。既要全面學到知識,又要掌握複習知識的深淺程度。

4、要切實做好畢業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加強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業成績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5、要抓好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要落實綜合訓練,又要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實現“輕負擔、高效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6

讓學生真正成爲活動的主動者,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自我是學習的主人。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學習資料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能夠讓教學到達最高效。

就正如探究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夠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觀看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新活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悅以及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價值。同時,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讓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參與的興趣,讓他們也能感受數學學習的歡樂,使他們懂得他們也能夠經過玩掌握到數學的知識。

讓每個學生都經歷“猜想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現算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給於學生根據自我的設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一次探究學習的過程。同時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該學習方法也是降低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的難度。

出現了驗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方法。涌現出了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中“13”的不一樣理解,實現了學習策略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雖然學生的學習用具是固定的,可是他們所採用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這也證明了學生是有着各自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的。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7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鬆,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鬆,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於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於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負數與正數表示相反的意義。教材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體會負數的含義後,出現了數軸,這是一個關鍵。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要重點讓學生體會數軸上數的排列特點。而這也是想學生利用這一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學的後期,彌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着將數軸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這把尺就是一個數軸。

第二步:確定基準點。根據實際的情境確定每個數在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據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試圖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轉化成圖形,藉助圖形有效的解決問題。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這種方法,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在反思的過程中越發覺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學的尺度是新教材對教師的一種挑戰。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8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新課內容不多,但教學上比較難教,例如“圓柱的表面積”一課中有這樣一道題:“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爲4分米,高爲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在教學中,我先把它改成了“做一個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爲4分米,高爲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然後在引入例題。

爲什麼我會這樣設計呢?因爲現在的教學不光要教會學生掌握新知,更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按照例題教學,我覺得學生只是運用公式進行了一次計算,談不上解決了實際問題。而按照改變了的例題教學,讓學生討論如何透過測量麥堆的直徑或周長以及高來求出鐵皮,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了真正的瞭解,從而想出解決的辦法。

因此,教科書並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它是我們的.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當完全唯書論,有必要的話,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數學例題來替代或進行改題,長期下去,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9

六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就是《認識負數》,“負數”是小學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學生比較陌生,但生活中卻普遍存在。根據《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現實性的問題,利用溫度計,存摺等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負數,讓學生初步感知了負數,理解了每個負數所表達的相反意義的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到了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是先以大樹爲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對於正數的比較,因爲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以往的學生對於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藉着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

這節課我提前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乾脆就徹底放開,讓學生自己去找數軸的`奧祕吧。

學生自己在數軸上描過點後,自己觀賞怎樣比較大小。有什麼發現?一個學生說:“0左邊的數都比0小,右邊的數都比0大。”一個學生說:“負數是從0看,越往左越小,正數是越向右越大,如-4/5比-1/5小應該描在1/5的左邊。”孩子們都很認同剛纔孩子的回答,我有順勢讓他們練了一個4/5和1/5,又練了一個-8和-9,-1/2和1/5。

這節課的難點就這樣交給孩子們輕輕鬆鬆的解決了。看來我們不能小看了我們這些孩子的能量呀!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10

上週六的數學公開課上,和孩子們一起合作了《常見的量》這節課。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總複習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容積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主要利用劉翔和唐功紅的比賽成績匯入。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爲孩子們學習化學、物理、立體幾何奠定基礎、建構能力!

透過課堂時間活動,我發現,孩子們在“上網百度搜尋”情境下學習特輕鬆。從孩子的內心需求出發,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百度體育健兒中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點燃了孩子的激情,營造了課堂氛圍,有了以上動態生成,我更有信心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計量單位,及時喚醒孩子的大腦。讓學生感受整理常見量的必要性。整理的慾望就會逐步傳輸到大腦深層。孩子的智慧會在整理方法中碰撞出火花,有了方法,我就放手讓孩子們在小組整理、彙報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常見量的實際意義和各自之間的關係。在各小組整理的基礎上,老師做二次整理,一張完美的'知識網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合作的成果以及集體的力量。“去百度搜尋常見量問題”的環節成爲知識的超市,孩子們在超市裏自由的挑選喜歡的問題。滔滔不絕的理由層出不窮,智慧的補充波浪起伏,孩子們在愉悅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欣喜若狂。孩子們在老師留出的空間裏自由呼吸、自由對話、互助交流。爲了孩子們的快樂成長,我想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