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1

《燕子》是著名作家鄭振鐸寫的一篇散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爲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像,學生觀看後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讚歎:這真是一個浪漫無比的春天呀!可是要將這樣的景色變成文字,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

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2

《蘆葉船》這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脈落清楚,層次分明,內容淺顯易懂,尤其作者將玩蘆葉船的情景描寫得形象鮮明,生動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輕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愛好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麼?你們是怎麼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後讓學生描述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麼,心裏可能會怎麼想?透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

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智慧。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裏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後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最後,總結作者的描寫順序,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作者是“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再具體回憶了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最後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鼓勵學生平時要養成善於觀察,大膽想象的好習慣,並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3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這對從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這篇課文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想意義方面都讓我班學生感到新穎、高興。故對這篇課文的讀書積極性相稱高,可以說是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自然收穫也相當多。無論是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還是審美的樂趣。總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學完課文後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遊歐州,畢竟是好,還是不好?”辯論會。這是我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

正方認爲只要作好充分的預備,可以一人外出旅遊,這對烏塔今後的成長有好處;烏塔真勇敢,讓人好佩服;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烏塔是那麼自由,離開爸爸媽媽的管束,像小鳥那樣飛出去了。哪像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活動的空間那麼小,簡直是井底蛙,籠中鳥;什麼時候他們也像烏塔那樣出去走走,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出色……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4

在北師大的《誰爬得快》一課中,其實就是循環小數的教學,我個人認爲內容很簡單,可以不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教學中,卻遇到很多不同意外,還有練習未落實,我給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學會總結,或許使自己有所進步:

1、自己或許太羅嗦了,有時候話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沒興趣。、

2、自己選擇的例子,內容或許不新穎,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學心態不好,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行,對於新教師出現疑惑和困難是難免的 4、自己對有些數學概念,整個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的系統不瞭解。內容前後的銜接不清楚。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5

《將心比心》這篇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能夠帶給讀者很大的震撼力,很適合作爲德育的範本。因此這節課我很注重讓學生透過朗讀和交流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學生一起感悟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有層次的.導學中,讓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達到“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透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性。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得既準確又精練。這樣,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我認爲本次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讓學生能夠聯繫生活實際,入情入境地體會“將心比心”的深層含義。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6

漢語言文字的這種豐富性、形象性、靈動性、模糊性等特點呼喚語文教學的感性迴歸。感性教學是形象化的教學。感性意味着生存方式的直觀、形象、生動,它是一個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種可視、可聽、可聞、可觸、可嘗、可感的教學。《西湖的綠》綠得多姿多彩,豐滿厚重。設計注重讀悟結合,讀中顯形、悟中晰形、說中賞形,限度地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形象,讓其清新而豐厚!

感性教學是情感體驗的教學。感性意味着以情感爲核心的心理能力。因此感性教學是發展情感體驗能力的教學。《西湖的綠》難道僅僅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如果教者心中只見其景,不見景後之人,那麼其設計、教學只會蜻蜓點水,不能深入人心了。殊不知作家宗璞先後曾三次遊西湖,卻對西湖沒有一個好印象,這是她第四次遊西湖迥然不同的感受,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讀者透過西湖的綠,感受到作者心中流淌着的對西湖的濃濃情懷;領略到西湖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所以設計重視學生對文字的獨特感悟,讀中悟情、讀中通情、讀中升情,限度地將自我情感融入綠景之中,直至通達作者心靈。

感性教學是個性飛揚的教學。感性意味着生存的獨特性,感性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要求尊重個體生命,張揚個性,充分調動和發展個體能動性。《西湖的綠》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學生以自主選擇、自我表達的機會和空間,在多元生成的課堂裏讓語言再生,精神奔涌,教師悉心呵護他們的生命發展。

國語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感性的語文課堂應該放飛浪漫的詩情,充實睿智的感悟,激發豪邁的胸襟,應該給予兒童超凡脫俗的精神層面的提升,促使兒童在智慧和感情兩方面增添深層積澱。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師者不就是蕩水、擊石?讓我們去努力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詩人,去奏響他們心中的詩的琴絃,讓語文插上詩意的翅膀,載着年輕的心靈飛向想象的藍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淨吧!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7

《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透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複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透過複習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透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

3、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後,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透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後臺,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

4、迴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於今年雪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8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爲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爲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透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爲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說話訓練,因爲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說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四年級下冊教學隨筆9

“學困生“一般指由於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學習任務上有困難的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一時不夠理想,“學困生”對學習喪失信心,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學習成績進一步受到影響。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爲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

1、大家知道,一旦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他們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要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師必須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因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充滿激情,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非常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和愛護,由於自卑心理沉重,卻怯於接近老師,更羞於討教問題,這時候教師要多關心他們,鼓勵並要求他們定期向教師問答。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重要的是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共同去把學習大道上的障礙物搬掉,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慢慢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2、教師在課堂上要儘量多離開講臺,步入學生中間。現在,每個班的學生數都比較多,每個班的學生多超過50人,再加上學困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假如,課堂教師一直守着講臺,怎麼知道他們想了沒有,做了沒有,懂了沒有?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走下講堂。例如,我們班裏有幾位學生不管是做練習,還是討論,還是自學,都會自顧自的玩。針對這種情況,我上課時,就儘量的離開講臺,在學生的座位之間走動,一發現學生開小差,就立刻到他們身邊提醒,有時還找機會表揚表揚他們、激勵激勵他們。這樣,這些學生就會感到教師時時都在關注自己,也就會努力剋制自己了。

3、利用集體教育,強化習慣養成。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要充分集體的力量,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生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力量是不可小視的。對於學困生數學作業習慣的養成教育,若正確運用集體的作用,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裏有幾位學生,對數學非常厭煩,特別是對數學作業更是感到頭痛,作業天天都不能完成,你留他們做也很難完成,這樣對班裏其他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老師也感到頭痛。針對這種情況,我班裏的學習小組,競賽表掛在牆壁上,每天作業全部完成的組,獎勵一顆紅星。這樣,每個組的組員看到自己組沒得到紅星,就會對影響本組的組員進行指責,沒完成作業的.學生受到同學的指責心裏就會感到難受,強迫自己完成任務,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另外,接下來爲了得到紅星,同學之間產生了相互督促作業的良好氛圍。

4、注重個別差異,異化評價標準在評價學生的數學作業時,我對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求就高一些,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求就低一些——只要完成就可以;對字寫的漂亮的學生就另外要求他把字寫清楚……,對不同的學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揚激勵,學困生在以往很少得到表揚,如今能與其他學生一樣經常的到老師的稱讚,使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漸增強,他們對數學學科也比以前喜歡多了,數學作業的習慣自然而然好多了

5、課外要加強與學生的交往。對學困生良好數作業習慣的養成教育,靠集體的輔導教育效果是不明顯的,只有透過與個別的交談中進行引導,他們纔會樂於接受你的引導。例如,平時批作業,我一般情況採用面批,一發現學困生有比較好或有進步的時候,就會特別給以指出表揚;當他們有不好的時候,就及時給以輔導,改正後,再給打上100。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會,這樣慢慢的他們就會對數學喜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