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教育音響調製4要點

導讀:音響調製的要點:注意“壓縮(compressor)”的運用 、“聲相(pan)”的運用 、“均衡(EQ)”的運用、“混響(Reverb)”與“延遲(Delay)”的使用

1.注意“壓縮(compressor)”的運用

  切勿在混音後的整個音頻檔案上加壓縮效果,這樣做會使最強音與最弱音之間的差別變小,使整個樂曲過平,影響整個樂曲的表現力。

  另外“壓縮”中“attack time”的運用也要注意,稍微加大attack time,會使比較強烈音頭的表現更有力度(例如打擊樂)。加入的多少並不是固定的,最好戴上監聽耳機,自己去感受。我不太喜歡量化的規定,製作音樂感性的方面應該多些。

少兒教育音響調製4要點

2.“聲相(pan)”的運用

  聲相的簡單含義就是聲音左右部分的位置。通常情況下,錄製樂曲各個部分的樂器的聲相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的目的是爲了加大整首樂曲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在PC上錄製自己的小樣,聲相的調整最簡單的也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模擬真實樂隊在真實舞臺上各個樂器的位置。舉例(以觀衆角度):主唱在中間、兩個吉他分別在右邊左邊、貝司在中間並且略微後置、底鼓軍鼓在中間、吊鑔在左邊、踩鑔在右邊,桶鼓按照右高音到左低音過度。這樣錄製出的小樣層次清楚。

  3.“均衡(EQ)”的運用

  均衡器比較常見的有“圖形均衡”及“參數均衡”。很大程度上,均衡的正確運用是決定你錄製出的小樣是否乾淨的因素之一。均衡不只是一個高低音的調節,事實上很多音色失敗的小樣,罪魁禍首都是均衡的調節失敗,均衡的設定不合理會使樂曲的層次混亂。調節某一樂器部分均衡的時候,最好對比整個樂曲中的效果,而不是單一的去感受這一樂器的均衡的變化。聽某一部分樂器感覺均衡調節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所有樂器攙雜在一起效果就未必好了。各個部分樂器的音色是互補的。具體調節某一部分EQ的時候也是要相對的調節,例如你認爲中頻不夠,你完全可以削弱一點低頻,同時稍微加大中頻,而最好不要只將中頻開的很大。

  4.“混響(Reverb)”與“延遲(Delay)”的使用

  這個很容易造成極端效果,要麼加的過多叫樂曲混亂不清,要麼加的過少使人感覺音樂乾巴巴的。混響與延遲對情緒的表達起到很大的作用。舉例:一段悠揚舒緩的乾淨的淺失真吉他樂句,我們通常會加長混響時間,加大混響與延遲插入的mixer。而很重的失真吉他節奏部分,要求清晰有力的效果,於是通常我們會將延遲關到人耳難以察覺的程度,混響也會比舒緩樂句部分要少很多。切勿在混音後的整個音頻檔案上加混響延遲效果。

  另外在混音後的整個音頻檔案上加一點點“激勵(exciter)”對於聲音清晰度及細膩度的改善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