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1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從化市教育局開展的第二期中學骨幹教師培訓班,根據培訓課程要求,我認真學習了湖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姚利民先生的《有效教學論》。姚老師這本書,站在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高屋建瓴,詳細論述了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對於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本書在對國內外關於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述評的基礎上,論述有效教學的理論,闡述有效教學的發展,分析中中學有效教學的現狀,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有效教學的策略。透過閱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在於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注重課堂這個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本人任教學科,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爲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二、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資訊、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資訊,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資訊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獲得資訊,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閱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透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資訊量加大,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巧用智慧。

隨着時代的發展,只會埋頭苦幹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步伐,他們古板的教學方式也會受到現代學生的厭惡,所以他們的教學大部分是無效教學。新時代的教師應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會工作,學會學習,並學會有智慧地“偷懶”。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最後,教師要把着力點放在引導轉化上。

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應逐漸讓學生來替代。教師只負責把當堂課的新授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把握重點與難點,併發揮優生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學、互相合作。這樣,教師“懶”了,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學習效果明顯了,這纔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今後,我將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學習、自查、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主動反思課堂上哪一個環節啓發了學生?那一部分是教學的亮點?什麼樣的問題學生喜歡答?那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實實在在的把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2

《音樂新課程標準》綱要曾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同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並提倡在實踐中學習。”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爲本,改變過去在音樂教學中以教師、課堂、書本爲主體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能力和需要爲出發點,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天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這一基本理念,課堂教學總體設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自然.密切圍繞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方法,去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一課。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裏盡情地描繪春天的美景,那會是多麼單調,多麼枯燥,更談不上美的體驗。於是,將學生領到了教室外面的操場上,這裏,美麗的迎春花、桃花映入眼簾,它們競相開放着,鮮豔的色彩激活了孩子們的內心情感,他們高興的跳着、叫着,還有翠綠的小草,飛舞的小鳥都在陪伴着他們……一切一切。孩子們融合在了大自然中,而這種體驗是多麼的深刻,多麼的美好,他們再唱《小雨沙沙沙》,再次聆聽《春天交響曲》更加激發了孩子們內心對音樂深刻的感受。

所以,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給他們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官刺激,會使他們充滿了對大自然、對生活更深的情感,同時在音樂這種潛移默化的渲染中,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

音樂是培養兒童高尚情操,開啓智慧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的教育就離不開音樂,也許它的'作用並不太明顯,但是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爲孩子們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把孩子置於“小皇帝”的今天,人人都在爲他們創造條件,一切以孩子爲中心的思想,導致他們養成了以我爲尊,目中無人的不良情感。所以,在教授歌曲《小胖胖》時,尤其注重思想教育及情感滲透。

首先在學生傾聽歌曲、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小胖胖的前後行爲變化,並且透過討論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小胖胖的行爲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從而自然地加入情感滲透。這一環節,克服了以往單純說教的方式,採用學生歸納總結,突出以學生爲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樣更容易被學生吸收、消化、理解,而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爲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了一個表演環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分別到臺前扮演奶奶、叔叔和小胖胖三個不同角色,之後按照歌詞內容自由創編故事情境及動作進行表演。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課堂的學習氣氛達到了高潮,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有助於歌曲的深度理解與掌握,對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編能力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又使他們的思想更進一步,使得那些有不良習氣的學生明白了應該學習小胖胖哪些行爲,透過小胖胖尋找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正與克服。

所以說音樂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3

我國自古老師教導學生,重視“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學家則更加系統地從學生學習的心理活動中,找出其心理規律,指導教學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本書就是首都師範大學音樂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鎮、農村選取典型學校,在三十餘所大中中學,向兩千餘名師生進行了有關音樂學習心理、音樂能力發展及音樂教師素質等多項問卷的調查與測試,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汲取國內外課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編纂而成的,是一本切於實用的教材和參考用書。

全書四個部分共十四章節,分別從音樂基礎心理、師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進行闡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對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心理效應及形成的音樂教學模式對於音樂教師的教學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拜讀了曹理老師的著作《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感觸頗深。

在音樂教學中,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音樂是怡情悅性的藝術,學生學習音樂,不論是學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欣賞,還是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心理活動都很活躍。音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應當密切注意,才能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研究表明,在兒童學習音樂的諸多心理中,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那麼,音樂興趣產生的途徑有哪些呢?

一、對音樂的興趣就產生在追求音樂美的過程中。

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當你聆聽美妙的歌曲時,你就會被音樂感染,會跟着輕聲哼唱,想去學習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這是音樂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學生強烈興趣的重要因素。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和感受音樂的美,例如,學習歌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聽一聽歌曲或由教師範唱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說說聽後的心情,是高興還是憂傷,感受歌曲的情緒。在學唱歌曲時,還可以啓發學生想象體會,感受歌曲的意境。無論是生動的歌詞還是優美的旋律都可以成爲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因素。

二、興趣就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

興趣和創造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動聽的歌聲,美妙的.琴聲固然能吸引學生,但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加上簡單的律動或嘗試爲歌曲編配打擊樂,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音樂的興趣還在於願望和獲取成功的過程中。

如音樂課程的改革,樂器進課堂,豎笛成爲首選。在教學時,我先爲學生示範演奏了《梁祝》,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然後從最簡單的小曲教起,當他們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兩首樂曲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根據兒童的心理,成功使他們得到了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從而使得他們在豎笛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持續不斷的動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興趣,而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興趣。

總之在兒童時期,由於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斷,或像成人那樣爲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們只憑自己的興趣,並且這種興趣還是不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4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爲: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爲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5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音樂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園更是離不開音樂,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幼兒園音樂活動都是一個難點,如何上好一節音樂活動呢?在8月29日我們非常難得有機會去聽音樂教學法。這套兒童之家教材繼承了中國傳統音樂思想,又結合了國外三大教學法:瑞士的達克羅茲、匈牙利的柯達依、德國的奧爾夫,進行編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師讓我們感受了這套教材的歡快及培訓幼兒這種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於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着更爲直接的聯繫,因此,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選擇教材時,儘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後纔有趣味,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遊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着這次活動的成敗,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啓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

孩子們隨着老師簡練和遊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透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徵,“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將音樂教育的重點着眼於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麼,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爲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鬆、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着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並帶頭假裝睡覺。)同時,還可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透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並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爲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透過反覆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帶新

奧爾夫體系的核心觀念之一就是在不斷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對!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培養幼兒在自我探索中獲取知識,在自我探索中增強創造力。作爲老師,就要做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掘者、引導者。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注意啓迪幼兒的形象思維來創造性地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其次,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既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也有利於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如針對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創編時需要的有關生活經驗等事先在其它活動中進行準備,以便幼兒能將注意力集中於音樂的要求和創造的樂趣!

初中音樂教師教育隨筆6

《中學音樂課中節奏教學方法初探》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闡述了一下幾點教學理念:一、何爲節奏?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礎,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是構成音樂時間的實質,是音樂的核心和骨骼。不同的音樂形象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三、透過教學案例分析來闡述中學音樂課中一些實用的節奏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中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進行節奏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奏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等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基礎內容之一。

因此透過學習,我明白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節拍感、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所應具備的技能,是進入音樂藝術殿堂的第一步。爲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習節奏、學習音樂的興趣,老師可以在律動中讓學生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也可以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其次可以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以及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中,巧妙設計節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