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師隨筆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師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1

在這半年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認爲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做到課堂以學生爲主,讓學生主動自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而不是傳統的被動的填塞式的.學習。貫徹"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對於優生中聰明好動的學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我們班的小志同學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在教學中要適時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2

很多同行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非工具性學科的課堂上老師扯破喉嚨,學生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課堂鬆散無序。有的老師美其名曰:“自由發揮” “玩中學”,而這樣的課堂卻是我無法忍受的,更不是我所追求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當前的教育提倡發展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室畢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特殊領地,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無論什麼課,對學生的課堂常規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並且我們學校提倡“我的課堂我做主”,所以我對學生進行 “課前準備、課堂紀律”這兩方面的常規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漸漸適應了我的課堂,教學也隨之井然有序了。

一、課前準備:短句對答,師生互動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好課前準備。爲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在各個班把課前常規的要求編成幾句簡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腳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看老師,不做小動作”等教給學生,在以後的課前都用“對答”的形式跟學生進行練習。

師:手放?生答:桌面 師:腳放?生答:地面

師:身子?生答:坐直 師:眼睛?生答:看老師

師:不做?生答:小動作 師:學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師:從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這種“對答”的互動形式帶有一點遊戲的味道,學生很感興趣。簡單的幾句話,學生一下就記住了。他們一邊回答,一邊檢查自己的準備工作,糾正不好的坐姿和行爲。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裏馬上就安靜下來,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師身上,大部分同學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裏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課堂紀律:明確要求,獎懲分明

美術課以動手實踐爲主,學生在繪畫和製作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討論、交流的情況。爲此,我給他們制定了明確的'要求:專心聽講,動靜分明。

我告訴學生,課堂上隨便講話是對老師和同學的不尊重,再聰明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習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而且,一個人的違規行爲還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不亂講話。

作業過程中,允許學生互相討論,但是要求他們把聲音控制在只有兩三個人能聽見的範圍內。爲了加深學生對聲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兩種動物作比方:一種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種是嗡嗡細語的蜜蜂,我要學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樣放聲大叫會是什麼情形,然後再讓他們模仿蜜蜂飛舞時的聲音,這樣,大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都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裏幾乎見不到學生大喊大叫的現象,偶爾有個別同學忘記了要求,旁邊的同學也會馬上把手放在嘴邊提醒他收小聲音。

在課堂上,我一般採取以鼓勵爲主的方法,儘量多表揚學生。對進步大的同學,我會有意識地多給他們一些表揚,讓他們在老師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對個別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把老師明確的要求抄幾遍,背一背,更嚴重的會失去課後十分鐘的休息機會。因此,一般在我點名批評到第二次的時候,他們已經注意收斂自己的行爲了。

“我的課堂我做主”,以上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常規的一點體會,這些方法也許不是最合適的,但是在我的教學中卻非常有效。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3

孩子五歲前從不肯理髮,每次理髮,都要大哭打鬧。說到給孩子理髮,我就頭疼。

每次,他的頭髮長了,晚上睡覺總是滿頭大汗,每晚都得用毛巾給他擦好幾次。幾次感冒生病都是因頭髮長而引起的。

這次,他的頭髮夠長的了,且天氣又非常好,我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他的頭髮理了。怎樣既能讓他肯理髮又不鬧呢?望着他在地上專心致志地把弄玩具的樣子,我苦思冥想,突然眼前一亮:以前要他理髮多數都是帶有強制性的,很少跟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孩子的性格倔強,吃軟不吃硬,這回,我決定耐着性子給他來軟的。我蹲下身子和他一起玩玩具,一邊玩,一邊問:“孩子,你現在讀書了,媽媽說你是一個最聰明、最聽話的孩子了,是不是?”

“恩。”他頭也不擡地回答。

“以前你怕理髮,我想,我兒子現在這麼聰明,又肯學習,又肯幫家裏幹活,肯定現在理髮也不怕了,是不是?”我帶着笑容親切地說。

“爸爸,”他停下了手中的玩具,說,“你去拿梳子和剪刀來。”之前理髮時,推剪夾了他頭髮讓他受了疼痛,所以要我拿剪刀來。這次,我把推剪修好了,試了幾次,都沒有夾頭髮的問題,於是,我把推剪也拿上。我讓他坐好了說:“這次這把推剪也和我兒子一樣比以前聽話多了,再也不夾我兒子的'頭髮了,不信你試試。”

他看了一眼,還是有點膽怯。我於是在他頭上“剪”了一通。一邊“剪”,一邊問他:“夾不夾?”他搖了搖頭。他接受了。我便一邊剪一邊誇獎他說:“哎喲,現在我兒子多勇敢吶,用推剪剪頭一點都不怕了,真是了不起了。我發現才理一點發我兒子就變得漂亮多了,我一定要讓我兒子變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他又點了點頭。在我的一陣誇讚之下,頭髮很快就理完,他很安靜,沒有鬧。

理好後,滿頭都是斷髮,得洗一洗。以前他也是不肯洗頭的,特別是讓他把頭低下來洗,那真是難上加難,爲這,我不少生他的氣,爲此還打過他。

我說:“現在,我兒子肯定也不怕洗頭了,你說,是嗎?”他說他去拿盆來,我便舀來水,讓他把頭低在盆中。我一邊慢慢地跟他洗,一邊又誇他說他長大了,實在太勇敢了,居然連洗頭一點兒都不怕了。不久,頭便洗好了,他還意猶未盡地還要我洗。

洗好後,我用手機給他照了個相,然後拿給他看,說,你看,我兒子長大了,這麼漂亮,我真高興。聽了我這麼說,他心裏喜滋滋的,說:“爸爸,今後我還要理髮,我一點都不怕了。”

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誇獎,尤其是小孩子,多用用誇獎這個武器,特別是在教育孩子上,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4

時光悄無聲息,小升初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向家長和老師襲來。最近兩週的家長羣溝通中,總是無可避免地被家長問到小升初的問題。面對順德教育小升初近乎殘酷的競爭環境,的確足以使很多高年級家長坐不住。關於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

家長都難以承受的壓力孩子如何能夠承擔。家長和老師都有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願望,但一味地把小升初考試掛在嘴邊來鞭策孩子,孩子除了對學習更加厭倦,對老師和家長滿是逆反還會有什麼?當然,這不是在逃避小升初,而是應當思考用更合理的方法來對待。我認爲,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應當外鬆內緊。既讓孩子重視起小升初的重要,又不要刻意緊逼。

小升初其實並沒什麼可怕,不過是孩子小學升中學的一個階段性檢測。根據我對小升初考試的瞭解,小升初考試其實就是在考查孩子在小學階段對掌握的知識的運用。就拿小學語文來說,你學會那麼多的字詞,背誦了那麼多的詩詞文章,練習過那麼多的習作,小升初一張考卷能檢測到多少?只有透過試卷來檢測孩子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即理解、應用能力的檢測,才能真正測出水平,數學就是考查孩子的思維能力,小學英語則重在積累,聽說寫的能力最重要。老師和家長應當着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在學校,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以達到訓練能力的目的,家校要協作一致,培養孩子細緻、規範完成作業的能力,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說白了,還是孩子的習慣培養,五年級下學期,還有時間,從現在開始,家校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發言,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還來得及。

話說回來,小升初考試僅僅是孩子一次重要的抉擇,但,就孩子的一生需要經歷的波折來說,它又算什麼呢?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讓好習慣領着孩子進步纔是上策。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5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教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教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教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教師。但教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教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6

時光荏苒,在一個新的學校裏,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輩相比,我的教學故事沒有那麼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不過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長的故事情景。

一本勵志書上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他的年齡大小,而在於他的意志力、經歷和心智。回顧我這幾個月,如果真的要來一個隨筆的話,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總覺內心深處時時充盈着感動。是領導的關懷,同事間的互助,師生間的靈犀,讓我感到了生活的意義,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給了我在單調機械的工作中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動着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報着,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一點心得。

在學習上,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有時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科滲透,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上課熱情洋溢,不譏笑學生,就能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盡力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細心洞察任何一個學生樂趣的閃光點。

強調能者爲師,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纔是“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一題多解,可以採取學生交流,講解的辦法。透過不同學生的不同展示,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活性,增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及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信心,從而對整個班集體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師的言語,行爲、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髮展成長的關鍵因素。運用數學本身的魁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廣闊的知識,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透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教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活法,調查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設計上多下苦功,要多聯繫生活實際,多創設一些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等,還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完善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不敢許諾什麼,但我會取他人之長,努力奮進!希望學校多爲老師提供學習機會。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7

我教思想品德已經有數年了,透過教學,我覺得作爲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成爲學生學習的支援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現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教學中老師的導言、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今天我當家》一課時,我課前採用了讓每一位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體驗家務勞動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上課時叫一位同學上臺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相機匯入本課教學。又如在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歌曲引入來渲染氣氛,讓全班同學齊唱“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如此一來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使他們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以學生小組爲單位,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互助性的學習,它強調透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而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在“品德與社會”課程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小組圍繞一個主題,組織開展一些討論性活動,或研究性的活動。在合作學習中,小組內的成員應當恰當地分工,蒐集資料,相互討論交流。透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能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理解,感覺到與自己不同的體驗,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事、物,學會與人的交往和溝通等。

三、農村的小學品德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

要利用品德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8

學生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這話說來易懂,但真正意識上的認識卻太難。今天做了一個家訪,讓我對這個道理認識得更深刻了。

家訪的對象是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最近聽課不太用心,作業寫得比較差,經常缺作業,所以我和副班決定去他家家訪。家訪中瞭解到孩子是媽媽31歲時纔出生的,難免有些慣養,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讓孩子對待父母的管教不太上心。前段時間和堂哥打架,被他爸爸揍了半個小時,臉都被打得紅腫,我聽了都揪心,可孩子媽媽說他捱了打後轉臉爸爸又和他說說笑笑。我聽後不再揪心,卻無語了。孩子的教育本就不該有如此暴力的.體罰,然而如此的暴力卻沒有讓家長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進行思想上的認識。太慣孩子了!最後聊到作業,孩子媽媽說她多忙多忙,我能理解,可孩子媽媽說她對孩子的寫得很差的作業不太忍心讓他重寫,我真的有點急了。孩子的作業那是學習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作業都無法保證,那孩子的成績很可能會從此一落千丈。70分鐘的家訪,我和副班一共沒說到20句話。最後我給孩子媽媽留下建議:

1、我們老師在學校嚴要求,家校多溝通。

2、孩子的學習從作業抓起,孩子的思想從定向閱讀抓起。而我聽到的迴應依然是“我現在多忙,下個月一定……”唉,可悲呀!臨走不忘再叮囑一句:“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鎮西老師在他《做最好的家長》一書裏就反覆強調:家長也是教育者,和教師是同事關係。在上次家長開放日時,我也對家長談到家庭教育這一話題。家長做事謹慎,孩子也一定很認真;家長爲人熱情,孩子一定待人大方;家長處處挑刺,孩子必定斤斤計較、自私自利;家長處事大大咧咧,不往小處着眼,孩子如何能細下心來?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前沿陣地,對於孩子在校學習習慣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作爲家長,應當充分意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孩子就要先反思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纔是上策。找到孩子教育的方向、方法就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9

從教經歷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學習習慣差,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對待學習缺少激情,對待老師的引導教育,難以持續進步,最終無法真正轉變。對於這樣的學生,我認爲應該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經過持續激勵來進行教育。

小Z平時聽課不太認真,總是不自覺地走神,課下作業也總是拖拖拉拉,經常完不成,成績也一直處於下層。一到五年級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態,嘗試過多種方式進行教育轉化,效果卻總是曇花一現。作爲教育者,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教育轉化這樣的學生,如何真正改變他的這種不良習慣,還需要一個長效機制來真正改變他的習慣。

這天上語文課,板書課題後,我回頭看到第二排的小Z正回頭看向後面的同學,平時提醒過他多次上課要專心,此刻我不想再提醒。我對學生們說:“課堂上如果有同學發言,大家可以像小Z這樣回頭注視着發言的同學,這樣聽課既有效,又能表現出對發言同學的尊重。”小Z有點臉紅,馬上轉身做好,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課堂,我向他投以讚許的目光。小Z心領神會,聽課的狀態明顯提升了。課堂的一個簡單的提問,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聽課認真的'小Z,在我的示意下,小Z緩緩舉起了左手,我像發現了新大陸,馬上指名讓他回答。一句不太流暢的發言同樣贏得了我的表揚:“今天小Z聽課真認真,發言也很有自信,好樣的!”一句中肯的評價好像一簇小火苗,一下點燃了小Z聽課、發言的熱情,一節課下來,小Z共舉了7次手,我特意讓他發了4次言。下課後,還能感覺到小Z的神采飛揚。

按說,這節課對於小Z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因爲我透過鼓勵成功激發了他的內在動力,課堂上表現足夠積極,聽課也足夠認真,但對於他平時散漫的習慣,這還遠遠不夠。要想改變一種習慣,必須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持續反覆的過程,才能得以穩固下來形成新的習慣。所以第二天一上課,我又特意提醒:“上節課小Z等幾位同學表現積極,相信大家這節課能有更好的表現。”這節課,小Z舉了5次手,發言3次,中間還有兩次走神被我暗示,但總的來說聽課的狀態很好,發言質量和信心都有提高。課下正好和小Z走到一起,我又一次肯定了他課堂上的表現,並給他暗示作業也要積極去完成。這種鼓勵我還在持續,而且要一直延續,在小Z沒有真正形成積極的學習習慣之前,我會倍加小心地呵護他內在的那團小火苗,從課堂上蔓延到課堂外。

持續教育,就是要將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堅持做下去,直到學生形成好的、穩定的習慣。我知道,小Z今後還會有很多次反覆,還會有別的學生需要持續教育,那還需要更積極地去探索方法,用更執着的行動去面對。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10

作爲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引領着學生的成長。作爲教師,我們不能無限放大教育的功能,據有關研究表明:在學生的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同伴,第三位的纔是教師。所以,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引領學生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批判意識和創新能力,教會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相信。

無限放大教育的功能是有害的`,也是教師不能做到的。作爲教師,我們無限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無限的潛能,但並不意味着每個學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教育需要把孩子當做孩子,引領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活動中獲得發展。雖然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但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因材施教,有時也讓我們捉襟見肘。

作爲教師,我們都試圖創造讓每個學生有出類拔萃的機會,但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作爲教師,我們要用心做好教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爲教師,我們渴望在學生成長路上,成爲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但畢竟我們的影響是有限的,我們不是救世主。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苛求教師,也不可能苛求學生有質的轉變。當然,這些不是教師推卸責任的藉口,但畢竟教師沒有回天之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教書育人。

我們不能無限放大教育的功能,我們不能苛刻要求教師爲了學生付出一切,因爲教師畢竟也是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讓我們更加理性地做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11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小學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小學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着,交流着各自的資訊,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裏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入課桌下面的空間裏),便懷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着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着:“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入了課桌裏面,然後帶着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裏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小學,我在想着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涌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入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爲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裏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臺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爲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爲。”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爲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裏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小學教育教師隨筆12

育之路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一年當中不能說我的經驗就積累了很多,相對於其他老教師來說我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孩,還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在從事教育這一個行業當中我發現這條路並不像我想象的這麼簡單,以前我總以爲教書很輕鬆,只要有知識就足夠了就可以將學生教好,可現在才發現原來有知識是不夠的,因爲在一節課當中你不能只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他們學習的也不只是只有知識,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比如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等等,而且一堂課當中紀律好不好直接影響了一節課的質量,學習要在一個寬鬆安靜的環境下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一個教師要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管理的藝術,教育是智慧與愛並存的行業,爲了能成爲一名好的人民教師我會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豐富起來,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提高,使我的學生能快樂的學習成長。

今年我剛接手了二(3)班這個班,起初我非常不願意接手這個班,因爲在我看來當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事實本來就是,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就是因爲做班主任有太多瑣碎的事要管了,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就是一塊寶,苦口婆心的他也不懂,要想成爲一個好的班主任那是非常難得一件事,之前擔任過五年級的班主任,雖說年紀會大一點但還是不懂事的孩子,由於經驗的不足管理起來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

足,幸虧有學校領導的關心和照顧才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在的這個二年級,人數多管理起來我覺得更加的吃力,孩子的年齡也小很多事還是由班主任親手做比較多。班上現在有一個多動症的學生,起初想着給他多一點的關心也許能讓他變得乖一點,可後來發現他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反而他偷人家的東西的行爲更加的頻繁,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跟他家人溝通也沒辦法因爲在他家人的眼裏他是一個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孩子,我的理解是他的家長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了,試想一下連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信心的人老師該如何做??雖然在教育之路上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管這條路有多難,但我還是堅信有愛有智慧彩虹會在風雨後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學生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大愛無痕,潤物細無聲,教育無處不在,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歡樂、帶來智慧,我爲學生,爲事業不懈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