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一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爲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爲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爲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談話匯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瞭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彙報一下?(指名說)

2、剛纔——×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麼你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一: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一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並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後,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爲什麼?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係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後讀一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着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複的,排一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麼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係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遊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爲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於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和等差數列的知識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十分抽象,結合這一點,本節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設計:

1.複習舊知,激發興趣。

在複習匯入環節設計了一個成果展示,透過展示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有規律的圖形的美,明確這是我們自己運用學過的有關規律的知識設計出來的,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建立起學習新知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

2.扶放結合,認識規律。

例題的講解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根據圖形的規律找出數字規律,第二個層次直接抽象出了數字規律,第三個層次是根據幾組數之間的關係發現規律。每一層次的講解都採取扶放結合的方式進行。先引導學生理解每個層次的題意,然後根據題意去發現規律,最後根據發現的規律自主解決問題。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解決問題的喜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展示成果,激勵引入

1.成果展示,複習舊知。

(1)看一看:課件呈現學生課外收集的利用重複規律形成的美麗圖片。

師:我們先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規律美吧!

(2)想一想:這些圖片漂亮嗎?圖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3)說一說:這些圖片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規律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重複出現。

2.點明課題,提出挑戰。

師:其實規律有很多種,剛纔的規律就是都有一組圖形或事物重複出現。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找規律,但今天學習的規律要比上節課的複雜一點,你們對今天的學習有信心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新課開始前,展示一些學生收集的`有規律的圖片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簡單梳理與複習,同時透過教師語言的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數列中的變化規律。

1.數形對應,感知規律。

課件分步呈現教材87頁例3的第(1)小題上面的四組圖形。

(1)說一說:你們能找到這些圖形的規律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選代表彙報。

(2)擺一擺: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出這幾組圖形嗎?或者利用手中的筆將這幾組圖形畫出來嗎?

(3)想一想:擺圖形與畫圖形時你有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很麻煩?那你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法把這樣的規律表示出來呢?

引導學生利用一一對應的思想,將每組圖形相對應的正方形的個數用數表示出來。

(4)如果按這樣的規律再往後擺一組圖形,應該擺幾個?爲什麼?如果讓你按這樣的規律再表示出幾組,你是願意擺圖形,還是願意寫數呢?

(5)比一比:我們今天找到的規律與上一節課找到的規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髮現:原來的排列規律是一組圖形或數的重複,而今天學習的這些圖形與數並不是重複出現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

設計意圖:透過直觀的動態演示與教師的引導,利用圖形與數的結合,注重圖形與數的一一對應,讓學生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數列的一般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課件呈現例3第(1)小題下面的四組圖形。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能發現下面這些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2)比較:這一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與上面的那一組一樣嗎?

(3)小結。

相同點:圖形與數並不是重複出現的。

不同點:上面一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這一組是依次減少相同的個數。

(4)簡單介紹等差數列:像這樣,後一項是前一項加上或減去一個固定的數得到的,這樣的數列就是等差數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去發現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並且透過比較、概括,發現這兩組圖形與數的排列規律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對等差數列的排列規律有了全面的認識。

3.獨立學習,認知規律。

課件出示教材87頁例3第(2)小題。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看看哪個同學先找到規律,並把你的發現與同伴說一說。

(2)學生代表彙報,教師配合板書。

(3)比較、歸納:這兩組等差數列的變化規律:都是依次增加或減少相同的數。

(4)讓學生直接在教材上填數。再進行簡單的彙報。

設計意圖:透過以上各環節的層層過渡與遞進,學生已經完全能借助方法的遷移,順利地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研究過渡到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完整地經歷了從直觀到抽象的認知過程。

4.適時反饋,鞏固認知。

(1)完成教材87頁“做一做”1題。

(2)你能自己設計一組這樣的數列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課題:練習十三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徵。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加深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點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透過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你學會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整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完成下面的板書:

銳角三角形:3個角都是銳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個角是直角

(按角分)鈍角三角形:1個角是鈍角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2.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86~87頁“練習十三”。

1.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和優化,最後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題。

這道題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在對稱軸上,並掌握對稱軸的畫法。

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交流時教師強調對稱軸的畫法。

3.第8題。

課件出示習題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個三角形。

先讓學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個角各是什麼角。

提問:你能根據露在外面的角判斷它是什麼三角形嗎?

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彙報交流得出:第一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三、綜合練習

1.第9題。

這道題是將一個直角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透過操作和交流找出規律,分成的`兩個三角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第11題。

這道題是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時,內角和是180,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四邊形時,內角和是360。

3.第13題。

由於題目中沒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體有多長,因此需要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來判斷,得出只能用20米作爲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園的三條邊長就是:10米、20米、20米。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後進行解答。

4.第14題。

(1)讓學生取出小棒擺一擺。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擺法。

(3)全班交流。

師提醒學生注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要大於第三邊,所以“3、3、8”這種情況不能擺成三角形。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7、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裏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說說剛纔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纔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透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四)、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爲什麼?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爲以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六、教學結束: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請同學們寫出來。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 複習

完成口算除法的練習題一組。

學生聽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二、 情境匯入

同學們,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 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 你們想了解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三、 探索新知

1、 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資訊?

學生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或資訊及問題,並與同伴說一說。

2、 指名列式,板書。

學生先列出算式,然後思考算法,並在小組內交流。

3、 組織學生討論算法。

將學生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可能出現的方法:

1、 2×30=60 60÷2=30

2、 6÷2=3 60÷2=30

4、 將答案寫在書上。

5、 完成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體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6、完成試一試第2題,並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觀察縱向的算式,發現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組織學生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

你發現了什麼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範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你會填嗎?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從()算起。

2、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

你會算嗎?

60-24-16= 18+27+39=

先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讓學生列豎式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主題圖。

師:看校門口開來了一輛大巴車,仔細看,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瞭解資訊,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有人下車,下車25人,有人上車,上車28人。

師:我們乘坐公交車要遵守乘車規定,有秩序的先下車再上車。車上原來有67人,根據上下車人數的變化,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讓學生把圖意連起來說一句話: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看誰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學。

生: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小組交流、彙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比一比,看那種算法更合理、科學。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口述:這道題都有什麼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讓學生說)

討論:用豎式怎樣計算?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明確因爲被減數和減數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不能交換位置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寫算式,教師在下面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幾種情況,可出示正確的做法。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裏。

拓展思維

這道題還有沒有其它做法?

2、教學例4。

先說明和例3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和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提問:這道題豎式有沒有簡便寫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6題,第5題。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瞭解資訊,和同桌交流發現。獨立思考並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透過及時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又學會了什麼?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生:認真思考,自由發言,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加減混合的筆算試題,在筆算的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