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

那天午餐後,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在小操場上玩,我在教室裏寫東西,有時候不經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見蹦蹦牀那兒思宇和耀文兩個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牀的出口處的階梯上放。因爲階梯是一層一層的,椅子放不牢,而他們倆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時的發出掉下來的聲音。瞧見他倆那個樣子,我真是又氣又急:要是被掉下來的椅子碰傷了怎麼辦?我當時真想把他倆狠狠訓一頓。

我把全班幼兒叫進來了活動室,若在往常我會當衆來一番訓話。這時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裏一閃:何不換個方法試試?於是我說:“剛纔思宇和耀文兩位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出了一個新的遊戲的玩法,老師請小朋友討論一下,這樣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頭討論一下,家怡舉手了:“這樣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來,砸在身上會很危險的!”張政說:“這樣玩會把小椅子弄壞的。”其他小朋友也說這樣玩不好。我把目光轉向思宇和耀文問:“你們這樣玩好嗎?”他倆異口同聲地說:“這樣玩不好,我們以後再也不這樣玩了。”我趁熱打鐵:“老師喜歡動腦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應先想一想,這樣玩好不好。” 透過這件事,我認爲幼兒好動,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簡單的訓斥對制止幼兒的出格行爲未必能奏效,而如果採用討論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發表意見,更能接近幼兒的思維水平,幫助他們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2

作爲大班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有養成了一定的生活習慣,但是這些習慣並不是都是一些好的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對於幼兒以後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引導他媽呢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樹立榜樣意識

對於個別幼兒而言,他們可能自己是下意識的動作,是自己已經養成的習慣,一下子很難改掉。而透過榜樣學習的方式,引導他們注意這些幼兒的行爲,讓他們有一個正面的參照,與自己的行爲進行對比,大班的幼兒已經形成的分辨能力,自己有能力發現這件事情的錯對,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更加容易改正自己的錯誤,也沒有傷了他們的自尊心。

二、適當的進行表揚

表揚與批評相比有效,幼兒都喜歡別人用肯定的語言來激勵他們,用表揚、鼓勵的語言,讓幼兒感到自己是受到肯定的,在表揚他的過程中,別的幼兒也看在心裏,也會跟着一起做,那他的行爲都被別的幼兒看在眼裏,他更願意自己做好,就不會出現不好的習慣,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督促。比如說我們班的羅志強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平時上課都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都會分心,與周圍的幼兒說話或者做別的事情,但是今天他有段時間做的很好,我就表揚他,他馬上做的更好了,這節課相對以前的課來說表現的不錯。

三、確定規範,進行系統化教育

老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不當的`指導用語和不繫統化的規範要求,可能也會導致幼兒不良習慣的發生。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統化。教育內容的系統化,體現在各個方面,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對他們的引導也是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老師的要求也不能一直改變,讓幼兒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要求不斷改變的話,會讓幼兒對規則產生不確定性,這樣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困難的。

四、尊重幼兒,讓幼兒自己親身參與

在幼兒行爲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老師和家長強迫養成的情況,這是非常錯誤的事情,可能不良的習慣的養成就是不當的指導行爲造成的。要尊重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好習慣多了,我纔是一個好孩子學生,可以多交朋友。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3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學生的良好習慣有關。俗話說:於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學生養成好習慣,因爲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然而在我們的班級裏,有許多孩子存在着不講衛生的不良習慣。特別是我們住校生,學校的節奏較快,部分同學由於懶惰,早上起牀慢,又要整理內務,洗一把臉就往班裏跑,忽略了我們寶貴的.牙齒,希望我們老師要引起注意,拿起一面鏡子照照自己的牙,再看看我們學生的牙齒,雖然牙病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是他要鬧氣脾氣來,就會影響我們的吃飯、學習和工作,老師們、同學們,行動起來吧!

西校孩子們不刷牙現象較嚴重,我建議校長一月開兩節健康教育課,讓學生了解牙齒的功能和正確刷牙的方法、保護牙齒的方法等,最後祝願我們的孩子擁有健康漂亮的牙齒,燦爛美好的笑容。

刷牙要領要牢記: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面要來回刷,每個地方五六下,牙齒潔白人人誇!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4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幼兒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的關鍵期,習慣的好壞將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爲習慣是幼兒園最重要的課程。做了3點嘗試:

其一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生活常規。開展了嘗試不同時段運用不同音樂,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規研究。年級組長組織音樂教師查找符合幼兒各年齡段、不同時段使用不同音樂開展一日常規研討,反覆試行、反覆研究、調整,最終形成了一套小、中、大班適宜幼兒進餐、入廁、喝水、午睡、起牀、區域活動、整理玩具、戶外遊戲、離園等不同時段使用不同音樂,在全園推廣,幼兒聽到音樂指定就知道該做什麼,且在愉悅的音樂伴隨下快樂的活動,經過一學期實施試行老師不用大聲喊叫,可輕鬆組織一日活動,孩子們也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常規。意外的收穫,教師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都有一個好心情,調整了師幼良好情緒,不再出現師幼浮躁現象,師幼也更加和諧。

其二養成教育做到持之以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首先做好“三習慣”培養。良好生活、衛生習慣、良好學習品質培養;爲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方面:學會洗手、根據所需喝水、文明用餐、自己能做的的事自己做,並開展生活自理能力“我能幹我快樂”“行動大比拼”等比賽活動:小班:穿鞋、疊毛巾比賽;中班:剝雞蛋、疊衣服比賽;大班:整理書包、疊被子比賽。增強了幼兒的競爭意識,使能力強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也激勵能力稍弱的.孩子繼續努力,培養幼兒自幼養成獨立和不依賴於成人,提高幼兒獨立性和自主性。幼兒文明禮貌習慣方面:透過唱禮儀兒歌、聽禮儀經典故事、講故事、觀看視頻,教育幼兒從小就懂得見到老師、同伴應該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學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不在公共場合喧譁打鬧;透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會互相謙讓,小朋友碰到困難會主動幫忙;幼兒勞動習慣方面:爲了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良好的勞動習慣。各班開展“今天我值日”活動,每名幼兒輪流當值日生給自然角里的植物澆水,擦桌子、擺椅子、掃地、整理圖書、玩具,開飯前分發餐具等。從中體驗爲他人服務的樂趣,感受勞動的光榮。爲幫助幼兒養成“物品迴歸原處”,開展“請把物品送回家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幼兒很快將物品整理好放回原處,解決了幼兒活動後玩具亂扔的問題,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全園開展說悄悄活、傳話等遊戲。習慣的培養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爲習慣,從而爲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透過活動孩子們初步學會自理、學會懂禮貌、講禮儀、謙讓、遵守規則、會合作,樂於分享的良好個性品質。其三,中、大班結合國學經典《弟子規》誦讀實踐活動,用傳統中國文化精髓,對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淨化心靈、薰陶品質的作用。

幼兒園,葉聖陶,年齡段,教育家,做什麼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5

我們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優良的品德,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孩子。如,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飲食不要挑精揀肥;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說定是受益匪淺。

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堅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獨立行走、獨立進餐、獨立就寢等。有時家長不要表現得太能幹,有句老話說得好“懶惰母親,勤快兒”,家長要有意識提供孩子鍛鍊的機會。

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覆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一貫性主要表現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則。比如規定孩子起牀、進餐、遊戲、學習、看電視、睡覺的時間,開始孩子可能不習慣,有時遇上好看的動畫片非要看下去,父母應堅持要求,不能退讓,有的孩子因此會哭鬧,家長可以不予理睬,進行冷處理,孩子感到哭也沒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實。所以,只有堅持要求,才能幫助孩子形成習慣,朝令夕改就難以如意。

一致性則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一致,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還可能會使孩子養成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的壞習慣。如吃晚飯了媽媽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寶貝孫子,說孩子小整理起來費勁,就包辦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又怎麼養成良好行爲習慣?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良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在父母爲孩子餵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着習慣。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應該多與幼兒園聯繫,在對孩子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要求與做法上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千萬不要因爲孩子是獨生子女,而過分地遷就孩子,寵愛孩子,或者認爲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再嚴格要求也不遲,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成,改造起來遠遠要比塑造難。因此,家庭應該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6

“我認爲成功起最大作用的因素,就是童年時養成的良好習慣。”這是一位偉人說的話。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可以影響一生,因此,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開學,我接任了小班的教學任務,發現孩子臨睡前把脫下的小鞋扔得滿地都是,橫七豎八,東倒西歪,還有的把鞋扔到其他小朋友的牀下的.。

當時,雖然看着不舒服,但我沒有馬上糾正,等待有利時機。起牀了,小朋友們亂作一團,你穿了我的,我穿了你的,還有的左右腳的鞋子反着穿。等他們忙過一陣,我隨即把小朋友們集合起來,把穿錯鞋、穿反鞋的小朋友叫到身邊,指着他們的鞋對小朋友們說:“你們看這個小朋友的鞋子是不是一雙?是什麼原因把鞋子穿錯了?”有幾個小朋友到跟前瞅了瞅笑了起來,就連穿錯鞋的小朋友都笑了。“你們再看看這個小朋友的鞋頭都歪倒一邊去了,好像在鬧意見呢,怎樣才能讓他們和好呢?”這時有的小朋友說,把鞋換過來,就是一對好朋友了。

於是我說,今後上牀睡覺的時候都要把自己的鞋子擺在牀前,左腳的放到左邊,右腳的放到右邊,讓它們頭朝外。這樣,起牀時就不會穿錯,也不會穿反了。接着,我讓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示範。

自此,再沒有出現過開始時的那種情況,有的小朋友回家還教給爸爸媽媽也這樣放鞋。

“習慣成自然”。做老師的只要抓準時機並善於及時引導,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哪怕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也會使他們舉一反三,並對他們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7

寒假到了,大人又開始發愁了,孩子每天都要坐在電視、電腦前,一刻也比離開,怎麼辦呢?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喜歡的事情。在孩子的這個年齡階段,他們還沒有自控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幫他們掌握好喜歡一件事的程度。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要看電視,先給孩子講好條件,可以看,但是要規定好時間,否則就不能開啟電視。也許孩子一開始會有哭鬧和反抗,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效果的。不能屈服於孩子的哭鬧。同時,可以給孩子講講看電視時間長的害處,尤其是對眼睛的害處。(可以找些類似的圖畫書,書店有賣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有時候,孩子愛看電視,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大人對孩子關心不夠,總是在忙自己的事,或是總讓孩子一個人玩,缺少親子互動遊戲。相信在大人細心,耐心的觀察和引導下,孩子會很快改變的。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8

昨天週末我與家長在羣裏聊天時,雨珊爸爸談到孩子總是吃太多糖,並且看電視時間長的問題,在家裏家長提醒,孩子也聽不進去,談到這裏,梓林媽媽、軒軒媽媽、鈺凱媽媽等很多家長也都有同感,希望老師能跟孩子談談這個問題。

家長們反映的問題引起我的重視,於是今天我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課,首先讓孩子們觀看了動畫片--《愛吃糖的`老虎》,然後讓孩子們說一說老虎爲什麼牙齒掉了,掉了牙會怎麼樣,孩子們積極回答、踊躍發言,發表自己的想法,最後我又總結了吃糖多的危害,還有看電視時間長、離電視太近對眼睛的害處。最後我和孩子們約定:每天只吃一塊糖,看電視或玩電腦時不超過半小時,剩餘時間可以玩玩具,幫媽媽做事情,整理自己的玩具用品、做作業等有意義的事情。咱們來比一比誰做的最好,孩子們紛紛表示一定能做到。

今天晚上剛一開啟電腦,我就收到了家長們反饋的好消息,軒軒不吃糖了,琳琳、浩浩主動關電視、鶴軒主動寫作業、鈺凱看了一小會電腦,就自己去做喜歡的手工,奕嘉表示不買糖吃了等等一連串的好表現,看着看着我欣慰的笑了。

誰說我們的孩子不聽話,看寶貝們表現的多棒啊,只要我們給孩子講道理,提出要求,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堅持下去,每時每刻提醒孩子,並及時表揚、鼓勵孩子的表現,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堅持到底,時間長了好的習慣就養成了。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9

春天干燥,孩子們更加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早上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我面前說:“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下午離園時,也有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問孩子今天喝水沒?可是有些孩子平時不愛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時候,纔想起來喝,其實,我們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多喝水,並且一個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這個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如果老師不盯着,孩子們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兒園內,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保溫桶,內盛溫度適宜的溫開水,每個孩子都會配備一個專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說白開水不好喝沒味道,也有的'孩子說有種消毒過的味道。還有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什麼都顧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與本班老師商量,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動喝水。也爲了讓孩子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時喝水的時間,如:早上來園要喝一杯水;集體教學後喝一杯水;早操戶外活動後喝一杯水;午睡起後喝一杯水;遊戲前喝一杯水;戶外活動前喝一杯水;離園前喝一杯水等等,並讓孩子知道和養成"自己渴了,會主動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時喝水時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爲了保證孩子的喝水量,教師就親自把足夠的水倒在孩子的杯裏,剛開始由老師監督,孩子適應後,可以讓孩子們互相監督,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自覺的行爲。因爲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時,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灑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說話。在培養孩子定時喝水習慣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培養他們隨渴隨喝的習慣。其實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孩子對水的需求,如果他們能隨渴隨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動中、遊戲中我們就針對性地提醒他們隨渴隨喝。

爲落實這一計劃,平時到了喝水時間,我們便做出很渴的樣子說:"呀!今天玩得真高興,我都出汗了,覺得很渴,你們誰覺得渴了告訴我,咱們一起去喝水。"孩子們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約而同地說"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們再給孩子們以鼓勵和肯定,相信我們班的孩子會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0

大班上學期馬上就要結束了,近幾天都在帶着孩子複習學過的兒歌、故事、唐詩等,孩子們也特別棒,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了,當然應該給他們點小小的獎勵(小紅花)以茲鼓勵。不過透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有好幾個課堂紀律很好地孩子雖然知識掌握的很好,但是得到獎勵以後就壞了,上課經常打鬧。無意間聽到兩個孩子說:“今天小紅花,得到了,哈哈。”

聽到這裏我明白了,對於孩子來說得到小紅花是最重要的',而對於我們教師尤其是大班的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給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們培養良好的課堂習慣,做好幼小銜接。

想到這裏,我對孩子們說:“現在得到獎勵只能代表你這一節課做的很好,如果接下來的時間我發現誰做的不好了,我還要收回來,獎給其他小朋友,因爲他們也在努力!”聽到這裏不管是有沒有獎勵的孩子,都坐的端端正正的認真起來。

孩子每天都在不斷成長變化,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適時的變換方法來幫助他們。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1

一、背景

早上小朋友進班級,老師主動說:“浩浩,早上好!”浩浩像木頭一樣,紋絲不動,也不說話。浩浩媽媽就在一旁對他說:“浩浩,跟老師說早上好呀!”他還是不搭理老師,沒有反應。經過幾天觀察,我發現浩浩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都不會和老師說:“早上好!再見!”經過提醒也不說。

二、分析

在觀察中,我發現在日常活動中,他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交流、玩耍比較少。平時喜歡一個人坐着,早晨玩玩具也是在一旁看別的小朋友玩,自己不動。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比較內向,是個靦腆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膽小。

三、措施

1、多於他親近,改善關係。因爲浩浩是新生,對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比較膽怯。教師應該多和他親近,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

2、教師主動問好。教師每天主動的問好,是幼兒形成懂禮貌好習慣的榜樣。所以老師、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我們做到每天先和他問好。

3、多表揚,鼓勵他開口說話。由於他膽子較小,不敢說話。老師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讓他主動說話。

4、家園合作。浩浩不和老師問好的問題,他家長也發現了。老師也主動和他家長溝通了解,知道浩浩在家是個活潑的孩子,一碰到不熟的人就不敢說話,變內向。瞭解這些後,也請家長幫忙讓浩浩養成懂禮貌的孩子。

四、成效

透過與幼兒交流、鼓勵等方法,在家園雙方共同努力下,浩浩能夠在老師家長的'提醒下說:“早上好!再見!”這些禮貌用語了。在平時,也愛說話了,變活潑了,樂於參與到遊戲中去。

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是巨大的進步,希望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浩浩能夠擺脫老師家長的提醒,自己主動的問好,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2

兒子從上個月的28號開始堅持寫日記,到今天已經整整一個月了。看着孩子獨立完成但尚且稚嫩的30篇小日記,我感慨萬分。從最初口述小日記到親自動手寫日記,陪孩子一路走過來,其中的過程是艱辛的、漫長的、也是幸福的、愉悅的。

重新翻看着兒子所寫的30篇小日記,其中,有對周遭人和事的記敘,有靈感涌動時原創或仿寫的小詩,也有閱讀某本書後的諸多感想,還有信手塗鴉的小寫繪,形式多樣,風格不一。

兒子一年級時,就有引導孩子動手寫日記的想法,但兒子只願口述,不願手寫,我怕過於強迫會引發他對寫作的恐懼。無奈之下,只好用心記錄着兒子偶爾的口述小創作。雖然兒子口述的文章有模有樣,但我清楚地知道,由口述過渡到手寫,其間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堅持陪孩子閱讀,慢慢引導外,我沒強迫他一定要寫日記。直到上個月他和小城老師在QQ上約定,還有緊接着班主任雷老師與他的一次談話,讓他真切意識到寫日記的重要性後,他才真正開始堅持寫日記。

小城老師在點評小孟的`日記時說:“寫日記的方式很多,其實就是小小作文哦。可以放開心情寫,放開膽量寫;想寫長些就寫長些,想寫短些就寫短些;就像騎着心愛的馬兒,信馬由繮,或疾或緩,或馳或住,一切任你做主哦。”這段話讓我和孩子受益匪淺。於是,我不再苛求兒子每篇日記的長短,也不再苛求每篇日記的品質,一切任由兒子自己做主,自由發揮,我只是做一名“顧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激勵他前行,耐心地引導着,靜靜地等待着,默默地堅持着……

有時兒子寫着寫着會吵着手疼,那就暫且擱筆,在標題後面標上“(一)”,明天繼續寫“(二)”,其中“給博友‘四月妮妮’的一封信”,“不信守承諾的哥哥”都是分兩次,分攤到四天的日記完成的。不是我在縱容孩子,增長他的惰性,而是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對於剛剛開始寫日記的他,如果過於嚴格要求,會無形中扼殺他繼續前行的積極性,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他對寫日記的恐懼。在我看來,先培養他寫日記的興趣最爲重要,欲速則不達,我願給兒子足夠的時間,讓他漸漸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進而愛上寫作。

至於所寫日記的品質,我也不去苛求。只要語句通順,能把一件事敘述完整,便給予兒子肯定和鼓勵。反正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再回過頭來進行修改,從修改的過程中孩子也深切地感知到了文章“三分寫,七分改”的重要性,慢慢也會養成注重文章修改的好習慣。就這樣慢慢地堅持着,努力着,後面十天兒子寫的日記,顯然就比前些日子有很大的進步,特別是最近我出差這些天,進步更爲明顯,我也因此倍感欣慰。

引導兒子寫日記的過程,讓我感觸很多。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寫日記,便是培養孩子洞察力的一種極好方法,當他留意周遭的人和事時,到處都是可寫的素材。把讀、寫有效結合起來,長此以往,孩子便會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寫作方面自然會有飛躍性的進步,最重要的是我們以何種心態去引導他們。

就這樣,兒子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在兒子堅持寫日記一個月之際,坐下來梳理其間的些許過程,是一種總結,也是一種激勵。我清楚地知道,接下來引導孩子的過程定然艱辛漫長,但我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不斷地摸索前行,把讀與寫有效結合起來,讓孩子真正愛上日記。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3

情況實錄:

今天從遊戲室回來時,突然聽見有人對袁X說,“不可以這樣做的。”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的我走了過去,想去詢問具體情況,原來剛纔袁X隨地亂吐痰正好吐在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上。

這種吐痰、吐口水現象隨着人們對亂吐痰的危害認識,這種現象也不多了,爲什麼會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出現。爲什麼到了中班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無意識的行爲還是習慣成自然,還是她根本不知道也不懂不能隨地亂吐痰呢?

我利用休息時間找孩子談話,我問她,“袁X,你平時有痰的時候都是吐在地上的嗎?”“我在家裏是吐在馬桶裏的,然後用水沖掉。”袁X回答說,“那如果你在外面有痰的話你會吐在哪裏呢?”我繼續問,“吐在花壇裏。”孩子回答說,我又繼續追問,“你看到家裏誰有痰了也是吐在花壇裏的'?”“爺爺。”孩子回答我。“那有沒有人告訴過你不能隨地亂吐痰,媽媽跟你說過嗎?”孩子搖搖頭。

此時我才明白了,孩子是沒有人告訴她文明習慣。於是我拿出了餐巾紙,告訴孩子,隨地吐痰是一件很不文明的事情,而且也不講衛生,痰應該吐在餐巾紙裏包好後仍進垃圾桶,現在請你用餐巾紙把地上的痰擦掉,然後扔入垃圾桶,最後洗手。

對於孩子今天的行爲,我分析:

第一,孩子是受到爺爺不良習慣的影響;

第二,當孩子也發生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沒有人及時對他的行爲進行制止,沒有人告訴過孩子隨地亂吐痰是一個不文明行爲,因此孩子纔會出現今天的行爲。

其次今天讓孩子自己把痰擦掉,目的其實是爲了讓孩子在自己動手的同時更加深刻的記住不能隨地亂吐痰,痰應該包在餐巾紙裏然後仍進垃圾箱。

養成好習慣教育隨筆14

我們總說:‘’好的習慣終身受益。”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呢?個人覺得應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在家裏要有一個“怕”的長輩。我見過很多孩子,家長過於溺愛,天不怕地不怕,要星星家長不敢給月亮。問題是,家長的經濟條件是有限的,養成了放縱習慣的孩子的欲求是無限的。當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欲求時,這些“熊”孩子輕者打打鬧鬧,撒潑放賴;重的做出過激行爲,有的甚至自殘或者傷害親人。所以,家長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樹立一個觀念,當某個長輩說“不”的時候,孩子就必須停止自己的行爲。小孩的可塑性非常強,只要家長有管教孩子的意識,這點不難做到。

二是孩子要學會承受挫折。我們經常從一些時事新聞中看到關於孩子不能承受哪怕是一點點批評而殺人或者自殺的惡劣案例。從深層挖掘根源,這些悲劇的發生不是因爲孩子本身天生如此,主要是家長教育方式不當,讓孩子沒有經過“挫折”訓練。其實,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家長有意爲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難培養。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看中某個東西要買,本來買給他無所謂,但是,可以先不同意買,讓孩子的滿足感延遲,同時獲得挫折感。過幾天,可以再給他買。要把握的原則就是:不立即滿足孩子的願望。

三是輕易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簡單粗暴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往往不佳。當然,我這裏不是說打孩子一定是完全無效的。體罰這種手段,把握好時機,運用得當,是有教育效果的。時機怎麼把握?首先在年齡上把握一個原則,宜小不宜大。小孩無理不聽話,打他兩下,往往可以起到教育效果;隨着年齡增長,孩子的自尊心越來越強,是非觀也逐漸確立,可以肯定地說,透過講道理讓他來改正錯誤一定比打他的效果要好。即便是非打不可,也一定是在說理的基礎上,他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效果。如果設定一個年齡界限,10歲以上的孩子一定不要打了,否則,打了孩子,一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維護老師的'權威。最近和幾個老師談,他們普遍認爲,不怕孩子不好教育,就怕家長隨意干預教育。其實,絕大多數的老師師德是沒有問題的,對教育規律的掌握也比大多數家長程度上深一些。但家長有兩個極端,一種是對孩子不聞不問,一種是對孩子關注過甚。這兩種態度都有問題,都會導致與老師的教育無法配合,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家長正確的做法,是與老師多溝通,多和學校教育的步調保持一致。對於老師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意見或者建議,最好是私下溝通,千萬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大放厥詞。否則,老師在孩子面前沒有權威,怎麼能接受老師的教育呢?不接受老師的教育,又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幹什麼呢?有的個別家長一方面與老師的教育唱反調,一方面在孩子出了問題的時候又出來指責學校老師的教育,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五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雖然現在對於睡眠需要的時間和什麼時候睡什麼時間起有較大爭議,但我個人的看法,早睡早起總比晚睡晚起要強。早起刷牙洗臉吃早餐,這些習慣必須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

六是要讓孩子學會制定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是一句空話。七是不能讓孩子丟三落四。從幼兒園開始,書包需要孩子自己收拾。每天睡覺前一定要把第二天要帶的東西放好,第二天起來拿着就能走。千萬不要第二天要走的時候再收拾。否則,一定會丟三落四。丟三落四一旦成爲習慣,事兒就麻煩了。比如現在有的學生參加高考竟然會忘了帶身份證。你一定會詫異那麼大的事兒爲什麼還會出失誤。如果你深入調查下,肯定會發現,這些忘帶身份證的孩子平時丟三落四,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