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學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教學隨筆

六年級教學隨筆1

1.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並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新教材層出不窮,越來越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交際性。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促使教師不僅把語言用作講解知識、傳達資訊和傳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本身。目前,由於課堂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唯一的方式和場所,教師更應該注重傳達知識和資訊的形式,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在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時較能注意所用英語語言的可接受性、簡明性、階段性和實用性。具體做法如下。

1.1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用語儘管大部分相同,但我注意不斷適量增加新用語,逐步擴大用語量,使學生保持興趣,不斷挑戰,從而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英語水平得到提高。

1.2用英語授課。不管上對話課還是課文課,我都堅持使用英語。儘量採用學生學過的詞彙,但難免有不少學生不懂的詞彙,如在用英語介紹課文背景知識時,輔之以實物、掛圖、簡筆畫、表情、手勢、表演等,或者藉助板書形式加以說明。總之,注意所用的語言略高於學生的現有水平。

1.3力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語言規範和準確,並根據年級不同調整語速。

1.4努力創設英語語言情境。把課堂當做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複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並經常啓發和組織六年級學生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2.關於六年級的英語教學

六年級的'教學,課堂容量大了,但是要每個學生都掌握好,其實學習英語需要透過每天的反覆誦讀,才能溫故而知新。比如說,一節課當中的新單詞或是新課文,只有優等生才能完全掌握,大部分學生要透過這之後的晚讀、早讀、課前讀不斷複習,並加上老師佈置一定的需要完成的背誦等任務鞏固,所以一篇新的課文,要透過幾天的反覆學習才能完全掌握好,英語要學好學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見證。

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英文的理解及朗讀能力,而且要讓學生慢慢地會並懂得翻譯,因爲在以前的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英文念得很棒,但是隻像背三字經似地,知其文而不知其意,所以要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注意加深學生對英文的理解。

3.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40分鐘是教學的主戰場,如果抓不住、用不好這寶貴的40分鐘,則提高質量只是紙上談兵,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做得再出色也只是枉然。

課堂上,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學生也不能無所顧忌。如果學生的紀律觀念淡薄,就會使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摳住學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抓好課堂紀律,努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專注於學習內容,儘量杜絕心猿意馬,思想遊離於課堂之外的現象出現。一個暗示、一個眼神、一次提問,促其認真聽講,抓好課堂教學,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4.培優轉差,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學中,只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能以一顆平常心正視差異,進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或多或少的提高和進步,使培優轉差成爲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舉措。

4.1分層輔導

(1)培優。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課堂上新授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已經比較紮實,三番五次地重複、強調,往往會使這部分學生停滯不前,所以,我經常提供給他們一些課外閱讀材料,適當地擴大詞彙量,以不斷滿足他們求知的慾望。

(2)促中。這一部分學生屬於中間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視。在課堂上,我會特別注意這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多發言,使他們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3)補差。課堂上,我們最“牽掛”的是學困生;考試時,我們最“擔心”的是學困生。他們的成績一般處於及格的邊緣地帶,甚至從未及格過。那麼如何才能讓這些學生順利“過關”呢?我是這樣做的:第一,對他們降低要求,對基本的單詞、詞組進行“灌輸”,對其他學生,只要是書上出現過的單詞,則無論教材中是幾會要求,我都做四會考覈,但對這些學生,教材上要求四會的單詞才讓他們必須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第二,堅持“優先”政策,即優先發言、優先板演、優先輔導、優先批閱、優先提問。從而使後進生樹立信心,端正態度,克服自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第三,加強與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協作。轉化後進生工作,光靠一己之力顯得勢單力薄,對後進生的轉化,必須藉助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學生家長的力量,形成合力促其轉化,後進生是“遲開的花朵”。

他們不是不可救藥的,而是要對症下藥。對後進生工作,我們要持之以恆,不歧視他們,不放棄他們,要多想法子,不能過於簡單地說教。只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關心愛護他們,後進生這一朵遲開的花就一定會開放得絢爛多姿。

5.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5.1創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5.2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5.3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5.4創造條件讓學生探究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6.關注學生情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如下方面。

6.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6.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組織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六年級教學隨筆2

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做好筆記,用來記錄老師講課重點、補充難題、聽課心得等內容,方便日後複習與記憶。而小學數學筆記的記錄,很多孩子無法準確掌握,需要下點工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爲什麼要記筆記?

筆記可以方便日後有重點、不失真地複習。

奧數課堂通常包含大量的資訊,涵蓋定義、公式、解題技巧等各個方面。大多數同學難以一堂課完全掌握全部內容。尤其我們的課堂還經常包含一些經典的難題、補充題,單憑一次性的記憶無法提供充分的反芻的素材。

二、記筆記要避免的誤區

然而,很多同學出於不自信或者對家長的敷衍,爲了筆記而筆記——筆記完成就“大功告成”、束之高閣。殊不知:記在自己腦袋裏面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有筆記而無複習正是做筆記的錯誤。

三、記筆記的形式

你們的筆記本內容多嗎?平時書包裝滿的時候,你能夠方便的找到筆記本嗎?單獨閱讀筆記的時候,你覺得豐富嗎?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回答“否”,那麼請考慮一下將全部的`筆記搬到講義上去。

筆記一定要方便日後查閱。書寫過程中,字跡不要求美觀,但是至少直觀。

關於某一題的延伸記錄在題目旁邊,關於一講的梳理可以放到章節前,補充的題目可以放到章節後,個人心得可以放在頁眉頁腳。如果有補充隨材還可以粘貼或者插入到講義當中。

簡而言之,筆記在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用最小的篇幅記錄最多的內容,同時分出清晰地層次。

四、記筆記的基本方法

記入筆記的內容一定要經過篩選。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筆記需求,相應的它也會有自己的篩選方法。拋開具體的科目、知識點,這裏有一些參考標準。

1、內容本身不存在疑問。

我們經常發現部分同學在記錄解題方法時抄寫錯誤、或者照搬板書佈局,最終他自己都無法清晰地讀出正確的解題過程。這樣的錯誤不僅會形成無用的筆記,還可能引導思維走入歧途。

2、重點記錄自己不熟悉的內容。

爲了照顧大多數、防止遺漏,老師在總結的時候通常會往多了講,以至於同樣的幾何模型,五年級上學期提到一次、下學期再複習一次、到了六年級還會梳理兩次。如果學生不加甄別、反覆記錄,費時費力不討好,還容易滋生厭惡。——如果你實在很熟悉,留下一個記號。

3、珍惜自己的心得。

黑板上或講義上的內容都是老師的知識,不論多麼優秀的老師,他無法直接將自己的思路完整的拷貝進入學生的大腦。所以知識的傳承需要學生的記錄、複習、練習等等。而真正掌握知識點的最重要表現就是產生自己的認識與歸納。

4、記錄經典題目。

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很多時候學習終究脫離不了題目。如果在某一個角落、一本書當中真的有那麼一道題、一段話讓你受益匪淺,那麼勇敢的記錄下來。不要將筆記內容侷限在老師所供、講義所言——它應當幫助記錄所有對你重要的內容。

除了這些內容上的篩選,熟練的同學還應該考慮下筆記當中佈局與記號。比如,過去老師常使用“△”“_”或者“Ⅱ”來標記相對重要的內容,☆表示最重要的知識點,“→”標記自己的心得,“?”表示自己的疑問等等。這些符號,與紅色、黑色墨跡搭配能夠形成層次鮮明的內容體系,方便自己的不同的場合下複習想複習的內容。

六年級教學隨筆3

六年級是備戰小升初的最後階段,學生要歸納和梳理知識點,記清楚概念。另外,透過歷年真題的分析能夠使得學生整個知識體系得到優化與完善,解題速度和能力得以提升。作爲家長,需要做好孩子考前的心理疏導,排查知識和學習狀態上的`漏洞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及時彌補。

六年級上學期(9~12月):

這一階段是綜合提升的關鍵階段。在數學方面,需要對往年擇校考題的分析,按考查的知識板塊,分專題歸納總結,各個擊破。

大致可分爲計算部分(從基本的四則運算擴展到綜合運算、繁分數運算、常見的簡算、定義新運算、循環小數問題等)、圖形部分(包括簡單的基本平面圖形、平面組合圖形、簡單的立體圖形、立體組合圖形等)、應用題部分(包括基本應用類型、提高類型等,應用題的種類繁多,在此就不之一舉例了)、智巧類問題(這部分主要是涉及奧數知識的一些內容)。

分類的專題,一定要講練結合,弄清楚知識和方法之間的邏輯關係,切不可死記公式、生套模板。

六年級寒假(1~2月):

這一階段關鍵是要提升應考技巧。要按考試題型,逐個類型地掌握答題技巧,在做套題時要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得分。

六年級下學期(3~4月):

這一階段就是要做好綜合訓練,模擬衝刺、查漏補缺、調整狀態。知識和技巧都掌握了,接下來就要進行實戰演練。透過模擬題和真題演練,提高解題和得分能力,同時也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態,增強信心。另外,還要做好面試的準備。

六年級教學隨筆4

小學數學教育除了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外,還擔負着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爲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小學數學教育走入了一些誤區,數學讓學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卻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研究不夠,不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教學中僅限於對數學知識的傳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內容,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和方法,在教學中缺少等待,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少,教師講解得多,以講代學,作業機械重複,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加重。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數學教育的發展,削弱數學教育的效果,使數學教育的有些功能被異化。

如何使數學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真正使數學成爲學生喜愛的學科,從而發揮數學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的思考,以期拋磚引玉,供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們討論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數學自身的魅力,讓學生熱愛數學。

數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充實和挖掘數學中新奇有趣的事實和現象,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數學有意思!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真正地喜愛數學這門學科。如學了比的知識後,可讓學生認識“黃金比”,使學生體驗到世上美的事物都符合“黃金比”這一規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世界,揭示周圍事物的數學本質,讓學生充分體悟數學的美、體驗數學的博大精深;再如學了“因數和倍數”後,讓學生去尋找“完美數”,使學生認識到原來看似很平凡的一個數,其中卻隱藏着這麼多的奧祕,從而讓學生覺得數學有意思;再如學了“找數列中規律”後,向學生講述天文學家觀察太陽系中各行星和太陽的距離這一數列後,發現在其中火星和木星與太陽的距離這兩個數之間不符合這一數列的排列規律,透過計算後確認其間肯定還有另處的行星,果然後來的天文學家發現了“穀神星”、“智神星”等許多小行星,從而使學生覺得數學真了不起,產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關鍵是我們數學教師要去搜集,要廣泛閱讀相關的數學讀物,不斷充實自己的數學知識寶庫,同時要組織學生閱讀數學讀物,師生在數學閱讀中同成長,小學數學雖然姓“小”,但只有讓它置身於“大數學”的滾滾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產生應有的魅力,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數學。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數學的主要特點是論證嚴密,邏輯推理性強,數學更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被大家廣泛認同的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透過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達到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數學學習要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較高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隨時根據教學情況調控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問題,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要有深度和廣度,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切忌自問自答,沒有耐心等待學生去思考,或者與少數學生的一問一答,而忽視讓大多數學生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問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大多數學生的思考和爭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如教學圓周長的計算這一內容時,在揭示圓周長的意義後,可這樣提問:“你覺得圓周長和什麼有關係呢?”當學生透過實踐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徑有關係後,指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慾望;再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讓學生理解含有分數的句子是比較關鍵的內容,教學中可出示如“六年級男生比女生多1/4”這樣的句子問學生:“由這句話你還想到了什麼?”(男生是女生的5/4、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與女生的比是5:4、男生是全年級人數的5/9,女生是全年級人數的4/9,女生比男生少1/5等等)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的豐富多彩,引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爲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打下了基礎。數學思考力的訓練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如轉化的思想、假設的思想、還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充滿信心,要讓學生說話,不要封住學生的嘴,要讓學生動手,不要捆住學生的手,要讓學生觀察,不要遮住學生的眼,教師們千萬不要掩耳盜鈴,認爲只要講深講透了,學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學,包辦代替。

三、注重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應是一個不斷總結和反省的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數學知識才能形成系統,要幫助學生把新知識不斷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讓它成爲後續學習的助推器。現在許多小學生在學習上負擔過重,壓力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太低,因此讓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總結成敗得失,是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辦法。每節課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如今天的數學課上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你有什麼經驗想告訴大家?每週可佈置學生寫數學週記,寫自己數學學習中的經驗教訓、寫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敗得失、寫自己對今後數學學習的目標措施、寫自己對某一數學題的思考過程,透過讓學生寫數學週記,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數學學習,從而達到加深理解數學知識,爲後續學習提供幫助的目的。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後,讓學生自己對本單元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反思學習中學得好的方面和學得不好的地方,讓學生學會畫知識網絡圖等。每學期讓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的狀況進行總結,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師提出建議等。每次考試後讓學生對自己答卷情況進行分析,進行自我評價,寫寫考試後的感想、體會。這些辦法只要教師長期地堅持去做,一定會對學生數學學習很有幫助,這也是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會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

四、着眼學生的終身發展,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透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培養學生靜靜地思考,靜靜地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數學課堂上來不得半點的浮躁之氣,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要專注,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學好數學。我們還要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贊同時要點頭示意,有不同意見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學會評點別人發言內容中的優缺點。我們要透過讓學生完成數學作業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要把完成作業當作一種任務,要讓學生做作業前先準備好要用的物品,認真做好每一題後要再仔細檢查和驗算,要讓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要透過看書和向別人請教想辦法克服困難做出來,完成作業後要及時整理和收拾好學習用品,做到有始有終。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數學書報的興趣,讓學生有閱讀數學讀物的良好習慣。研究表明學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僅佔20%,而被人們忽視的情商卻佔80%。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去培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不能急功近利,時緊時鬆,不要因爲要教學質量而對學生的壞習慣遷就,其實如果課堂教學秩序混亂,課堂如同一盤散沙,教師難以調控教學局面,教學面向全體就得不到真正落實,要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句空話。因此,對學生的壞習慣決不能因爲課改的理念而一味地遷就,還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規矩、制度辦事。好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好習慣也一定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途徑。

五、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還是決定於學生。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並非起着決定性作用,教師的美好願望並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有的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如何使教師的善良願望成爲學生的願望,讓教師的“教”成爲學生的“學”的需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麼;只有學生自己最瞭解自己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只有學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學習的狀況和收效,但是,我們的教師卻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經完全被異化,許多學生往往被教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了自我,再也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內省和反思,他們對學習已經變得十分麻木,迫於家長和教師的壓力,又不得不捧起書本,但學習已經不是他們自身的需要,因此,學習效果低劣就不足爲怪了。教師轉變觀念就是要減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學生看成是教師自己顯示教育業績的工具,不要把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爲了促進人的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我們始終不能改變教育的這一初衷。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其次,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困難,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學生們會遇到困難,一般有兩種結果:一是教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和幫助,學生知難而退,不去想辦法,使其成爲後續學習的攔路虎;二是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啓發下學生自覺克服困難,掃除了學習中障礙,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給後續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顯然,教師不同的處理方法,就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這是很正常的,也是經常性的事,但教師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實踐中,這往往被許多教師所忽視,教師沒有耐心,缺少對具體個案分析、指導,集體評講是教師慣常採用的方式,而這時有些學生對學習內容已經沒有了多少興趣,學習的主動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講解對不少學生是徒勞無益的,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每個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第三,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會事半功倍,事實上不少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盲目順從,學習低效,負擔加重,從而厭學,造成惡性循環,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要伴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具體、細緻、經常化,成爲教師日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小學數學教育中成功的經驗很多,不少數學教學工作者爲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許在此文中說的問題太多、太嚴重了,但我覺得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普遍現象,有些問題還是確實存在的,提出問題、並對此進行分析和思考,目的是爲了進一步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當然這需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思考和研究,我們期待着小學數學教育進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年級教學隨筆5

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小學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立體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爲“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爲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爲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

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爲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透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資訊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六年級教學隨筆6

品德與社會課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爲基本內容。這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小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學中,應扣住這一主線,如孝親敬長、友愛同學、文明禮貌等這些做人最起碼的基礎道德行爲規範,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纔能有效地確保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並對學生終身發揮作用。

因此,在教學中,應扣好線,串好珠,做到:第一,滲透有心,要增強滲透意識,增強各個“珠子”滲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做人因素,充分發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二,滲透得法,就是要做到結合實際,自然得體,體現出學科的滲透魅力,一是適時地擴補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滲透效應。二是把教會學生做人有機地滲透於道德認識的獲取、情感的體驗和行爲的訓練之中,滲透於學生的思想反饋的資訊中,並及時地捕捉教育的契機,隨機施教。

教學活動應該是目的`明確,計劃慎密,步驟緊湊的高效活動。在教學中應做到:適時,即適時提出思考,讓學生帶着思考題去看書,聽課,教師針對思考題應有意識地講解、強調,加深印象;定向,即要處處把握好“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的方向,引導學生把思維重點定向在“如何學會做人”的道理上來,突出其思想性,把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度,即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不宜過深地講解做人道理及倫理道德,但也不能過淺地浮於表面的認識,輕描淡寫,不能充分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六年級教學隨筆7

他是我已經教了一年的學生,今年是畢業班,我教他的英語,在英語方面可以說他的基礎不算太好,去年剛接手教他的時候,以往老師就說這個孩子什麼也不會,上課只要不違反紀律就可以了,它與其他學生有那麼一點不同,得到了這個資訊,我似乎就爲這個學生戴上了一頂帽子,他基礎差學不會的,不用在他的身上花費太大的精力,以至於一學期,他似乎也只知道,老師都認爲我學不好,乾脆我也不學,上課要麼有時不聽課,要麼打瞌睡,或者還影響其他同學,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五年級結束了,孩子似乎成績上沒有太大起色,甚至期末那段時間有點破罐破摔的感覺,紀律上更是方法百出,有時整節課似乎我都在關注他,有時一節課下來感覺十分疲憊。

六年級我們又有緣了,剛開學,我麼三位老師對幾位基礎不太好又有點調皮的學生採用鼓勵安撫的方法,其中就有我們的這個男孩趙勝軒,最初的幾周他表現還不錯,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班級老師的調整,使他找到了自由翻身的好機會,終於在一次放學後,他與班上的幾個男同學因爲俠義幫助自己同村的學生,而故意打我班另一位男學生,事情的起因與他沒有關係,但是,他就是他,爲了找到機會引起老師同學的機會,也許更是想放鬆發泄一下自己,但是他沒有考慮到這次事情的嚴重性。在對他教育的過城中我發現這個孩子,一點不比別人差,當他意識到這次自己真的錯誤時,不再狡辯,更沒有頂撞,而是一言不發,默默的接受老師的教育。最後值得慶幸的是經過趙老師,蒼老師和我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及時向其他同學賠禮道歉,家長也到學校監督他學習,他看到了老師和家長對他沒有放棄,他還有希望,他自己靜下心去學習了,儘管他學的很慢,但是他的書寫卻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英語,以前馬虎營作業的他不見了,每天都是主動把英語作業交過來給老師批改,並且我趁此機會,在班級微信羣裏對他的作業加以表揚,這個孩子更是學習勁頭十足,以至於別的同學都有些嫉妒,老師爲啥對他這麼偏愛,或許前一段時間正是對他的偏愛少了,才使他每一節課都想去違反紀律,引起老師的注意,而我們往往會爲了自己的課堂進度或是其他的原因用嚴厲的眼神,或者批評的語言使他表面表面一時平靜,實際內心似波濤翻滾,在捉摸老師爲什麼從不表揚我呢?終於我就像一位中醫一樣對他看對了脈像,以至於近段時間的他與以往的大不相同,今天的實踐活動更是看到了他的不同之處,課堂上愛玩的他動手能力極強,別人製作萬花筒剛起步,他就完成了,還說老師“看看我的,製作的怎麼樣?”,一臉自豪的表情。孩子變了,或許與優秀學生還有很大距離,但是他找了自我,找到了學習的快樂。

真的,此時我才明白,孩子不能只拿分數去衡量他,要多方的去看待評價一個孩子,這或許纔是我們作爲教師的真境界,要做到這些,似乎很難,又似乎不難,只要我們用平常心,去真正的關愛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去關心呵護我們的學生,除了教給知識,最重要交給他們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也是我們作爲教師的職責坐在!

六年級教學隨筆8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即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纔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於儲存和提取資訊。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認識圓》這課時,透過孩子們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他們進一步探討圓的特徵,在這一環節較好的突出了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不僅理解了圓的概念,掌握了圓的特徵,而且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在動手操作時,思維易於發散,印象及其深刻,學習興趣越學越濃,再讓學生拿出《數學分層測試卡》來鞏固所學內容,課堂的練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應用時不要求每人一樣,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此來分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愛聽表揚”是學生的重要的心理特點,對他們所做的題點頭表示肯定,說“好”或者“對”表示讚許,或者說句鼓勵的話“真好”“真會動腦筋”,摸摸他們的腦袋,並給他們給100分。

六年級教學隨筆9

一、稅率公式的引入。當時瞭解了稅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稅,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應該交稅多少元?生:一家飯店一年收入20xx萬元,他應該交稅20xx×5%=100(萬元),又有學生舉了一個例子。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個5%叫做“稅率”,誰能猜一猜“稅率”表示的意義呢?學生思考一分鐘後,一個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順利地說出了稅率表示的意義。我板書稅率意義後讓學生複述“稅率表示交稅款佔收入總數的百分之幾”,然後總結稅率公式:應納稅額÷收入=稅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稅額、收入的計算公式。此處教學環節感覺不夠流暢,有些牽強。如果我告訴學生5%叫做“稅率”後,能利用學生求納稅額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怎樣求應納稅額(即:收入×稅率=應納稅額),再由此讓學生理解稅率的意義,以及總結出求稅率和收入的公式,會更加順理成章。

二、有關計算技巧。在練習環節,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即:方法一)。此種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化小數,特別是百分數的分子小於10時化小數,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六年級教學隨筆10

光陰似箭,任時光飛逝,我辛勤工作,驀回首,點滴作法涌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已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爲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規”字右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這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爲。透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六年級教學隨筆11

在這段時光的教學工作中,我重新反思了自我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自我之前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將學習到的新知識和新理念進行整合,對小學英語教學做了深刻的反思。

英語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本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會寫拼單詞,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敢於開口說英語。而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我們是農村小學,很多學生不敢開口,學生的自信心不足,自主學習本事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忙,有足夠的耐心來進行教學。

在調動起學生的進取性之後,我們重點關注的就是學生的讀和聽的本事。說到讀,在單詞教學中我們應滲透自然拼讀法。小學生對於音標的把握本事還有所欠缺,再加上音標學習枯燥無味,學生會產生厭倦心理。讓學生學會自然拼讀的規則,學生會更加容易的學會讀並且記憶單詞。我在三四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嘗試了這種方法,有很明顯的效果。在給出一個新單詞時,他們會根據所學主動試讀,新授的單詞也能很快背熟。聽力方面,對於課本所供給的聽力磁帶,要讓學生反覆聽,並讓學生模仿,這樣不僅僅會訓練學生的聽力,同時也訓練的.說的本事。同時也要讓學生聽一些簡單易懂的英文歌曲兒歌,看英文電影等,視聽相結合。

必須的輸入之後,要進行簡單的輸出。所謂的輸出包括說和寫。

小學階段對於寫的要求沒有很多,重點是要讓學生會用英語進行交際。小學英語重在真實自然,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選用的單詞和句式,一般都是社會中最常見,最基礎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參與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教師能夠多設計一些對話和活動,讓學生進行表演,在動手的同時多動動口,使簡單的句子落到實處,能夠脫口而出。並且,能夠要求學生在英語課上要用英語交談,在平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儘量多用英語,不管語法是否對,你能講就是值得表揚。在不斷地說的過程中,學生的交際本事得到提高,對於重點句型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夠運用自如了。接下來學生要做的就是將重點單詞句型進行鞏固記憶,在書寫方面也就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了。

總之,作爲教師,對於課標的把握十分重要,我們要基於課標的要求,充分地訓練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本事,讓學生真正地學會英語,喜歡英語!

六年級教學隨筆12

面對進入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紛繁複雜、甚至不知所措的局面,崔巒教授爲語文教師們指明瞭原則和方向: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做訓練,完完全全爲學生。對此,我感觸頗深。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學會整合教學目標,爲學生的發展提供紮實訓練的平臺。教師們該怎樣整合教學目標呢?下面,我將結合我聽了《窮人》一課的教學後的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窮人》一文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冊的課文,學生已經具備相當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因此,教者在講讀課文前安排了質疑環節,學生中除了綜合課文大意提問外,有的結合課文句子問到了:“桑娜爲什麼覺得自己非這樣做不可?”“桑娜爲什麼忐忑不安?”接下來,教者根據學生的提問進行了整合,歸納爲以下四個問題作爲本課着力解決的教學目標:

1、課文的題目是《窮人》,可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你能找出相關的細節描寫感受出窮人的“窮”嗎?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爲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3、桑娜把孩子抱回來後,心裏爲什麼忐忑不安?

4、漁夫身上的擔子那麼重,爲什麼還願意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聽着教師的講解和引導,看着學生們的活動,我感覺到孩子們只是在機械地做着語言文字的訓練,表面上看,學生是自主的、合作的、活躍的,實際上,學生根本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始終是在被動地進行學習,課堂缺乏了應有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作爲串聯整堂課的四個思考題缺乏深度、力度和廣度,教學內容的聯繫是膚淺的、散亂的,教材內在的美感遠遠沒有發掘出來,此篇教材特有的對讀者的心靈震撼也遠遠體現不出來。

追根溯源,思考題的選擇、設計應該立足於文字而又高於文字,能夠統攝全文,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領會課文大意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深刻的內在情感性。《窮人》中桑娜和漁夫帶給讀者的感染力來自於他們幫助別人時自身的窮困引發的矛盾心理,既真實又樸實。“窮”是他們助人的障礙,卻因此成爲閃光點。對他們這種行爲、美德的理解,應在瞭解“他們做了什麼”之後,着力理解“抱養兩個孩子時的心情”包括本來很窮的家庭條件、將要面臨的困難、漁夫回家後的態度。基於此,我個人覺得,本文的學習可以從文中的這兩個方面着手,根據教材中的兩個原句,設計一個統攝全文的思考題:桑娜覺得自己“非這樣做不可”,爲什麼又“忐忑不安”呢?其中的“非這樣做不可”解決的是他們做了什麼的問題,“爲什麼又忐忑不安?”瞭解的是他們做這一切時的複雜心情。根據一個問題進行分層教學,既整合了教學目標,梳理了文章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理清了閱讀條理,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這樣設計,還有一個的好處在於能同時兼顧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突破教材的難點,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因爲,這個問題中包含了兩個很有價值的語基訓練點:“非……不可”的句式訓練和對“忐忑不安”一詞的理解、深化、拓展。教學中能落實好這兩個知識點的訓練,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等各種能力的培養也將同步提升,對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性、情感性的體驗也將更加深刻、準確、到位。

因此,我個人覺得,在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在走進文字後,必須走出文字,高 瞻遠矚,高屋建瓴,提煉出能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領會文章內涵的契入點,讓學生在逐步昇華情感體驗的同時夯實語文根基,也借語基的訓練幫助理解文字的內在情感。這樣教學,我們方能達成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六年級教學隨筆13

還記得開學初得知要當六年級六班的班主任的消息時,心情很沉重很複雜,一方面做班主任的經驗不知;另一方面聽說我即將接的這個班級比較難管。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和瑣碎的工作,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和辛苦的汗水是不會收穫的。作爲小學畢業班,本班學生特點是:男生人數是女生的一倍;優生明顯偏少;調皮生較多;部分學生學習情緒不穩定、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沒有良好的養成習慣;重點是有幾個學生個性倔犟,不尊重老師,和同學不和,逆反心理很強,無心學習,給本班的班務開展帶來了不少麻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學期末了,回想本學期的班主任工作,心裏頓生“慚愧”二字,因爲我的管理不力,班上在本學期也發生了幾件安全事件。

俗話說“先嚴後鬆”,所以在我的管理理念中一直貫穿個“嚴”字,這種方法在一開始還是出有成效的,例如:我們班在下樓做操時的紀律還可以,踏步做操也還好,上課的紀律也不錯,這樣的結果讓我頗感欣慰。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問題慢慢也開始出現。記得有十一月上旬時,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在廁所裏動手打架了,事發時我並不知道,直到被打的那個同學哭着跟我說他肚子痛時,這時我才知道這件事情。這時旁邊的知情同學才說發生在廁所裏的事情,還說當時有很多同學都看到了。我就嚴厲的接了一句:“爲什麼不跟老師說呢?”然後他就低着頭不做聲了。當時我也沒有多想什麼,可後來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可還是沒人主動告訴老師來及時制止這樣的事情,偶爾聽到一個同學到不敢跟老師說。我開始反思了,同學們是跟我有隔閡,因爲平常我總是比較嚴肅,很少對他們笑,也很少跟孩子們溝通,以至於他們有些怕我,也不太喜歡認可我。凡事都是有度的,我一味的嚴肅,卻忘記了跟他們溝通聊天。所以今後這方面一定要注意並改正。

還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我提問了問題,因爲比較簡單,就叫了個後進生起來回答,當時他聲音很小,着急之下我就罵了他,坐下後他一直低着頭直到下課,從那以後,他就沒有主動舉手回答過問題了。成績也是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之後我就找了他,一開始他很沉默,慢慢的他說出了實情,原來不回答問題是擔心答錯了捱罵,這時我開始沉默了。是啊,想想真的是很少表揚他們,作業認真的,做衛生認真的,做操踏步認真的,聽寫滿分的……

我怎麼會這樣呢,像他們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需要表揚和鼓勵的呀。就在前兩天,在課堂上我表揚了一個後進生,他從30多分進步到50多分,當時他很開心,而且學習的'更積極了,我也感到很欣慰。一直讓我感到很頭痛的就是我們班上的幾個“人才”,我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了他們身上,可謂軟硬雙管齊下,可他們依然沒什麼進步。我想這也是我在班主任的成長道路上必經磨練的一關。

總的來說,本學期的很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不過,俗話說“沒有,只有更好”,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我相信透過努力與改進,我會做的更好。

六年級教學隨筆14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閱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學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說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衆說紛紜,我以爲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六年級教學隨筆15

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進行小組活動中,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①教師講的課成爲學生的“耳旁風”,請學生朗讀或答題,學生張口結舌不知所指。②學生一邊爭先恐後高舉小手,一邊急切呼喚“我來!”“我會!”。教師請一學生髮言,該生洋洋自得,其餘學生無心聆聽,或爲自己未有發言機會而連聲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輕聲與同學交流。該生髮言結束,其餘學生要求發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環之中,學生心態浮躁,聽講浮躁,表面的燦爛下面是內在的蒼白——輕學習交流,重表現自我。③學生從多角度回答問題後,再請學生髮言,學生不能歸納綜述。有的學生還一再舉手要求發言,回答結果卻是簡單重複某個學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顯的錯誤。……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雖多,但有一點令人深思:孩子們上課“聽”了嗎?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自己的心聲了嗎?孩子們在學習中又“愛聽”、“會聽”嗎?

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資訊的最爲重要的實踐能力,並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中,“聽”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爲頻繁的語文能力。有資料顯示,“聽”占人的語言活動的45%左右,幾乎與“說”“讀”“寫”的活動總量相待。看來,教師在忙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還有必要讓孩子“樂聽”“善聽”,學會傾聽。

一、喚起注意有意傾聽。

長有兩隻耳朵,就時時刻刻都在聽嗎?不,既然有“熟視無睹”之說,就難免會“熟聞無聽”。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透過它。”又據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時,大腦皮層上就會產生“興奮中心”,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最優勢的興奮中心”。所以只有喚起學生對聲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傾聽,才能準確、有效地接受“聽”的各種資訊。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聲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風聲、雨聲、流水聲,笛聲、歌聲、人語聲……是豐富多彩的聲音,使大自然充滿奇趣,使京腔京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使人與人得以溝通交往……如果沒有聲音,世界將會怎樣?枯燥、死寂、可怕……難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給我們兩隻耳朵,而只給我們一張嘴。意思就是要我們少講多聽。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學會傾聽,不但能給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賴,贏得友誼,也是瞭解別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別人的話語裏,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細心的傾聽者,能從中聽到財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是“聽”出來的。著名作家王蒙在《聲音的世界》裏流露的感受也源於“聽”:“諦聽宇宙、自然、生活、社會中的各種聲音。奇妙的聲音伴隨着我的人生旅程,心靈的旅程。於是,我感到這些聲音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憧憬和浪漫,懷念與嘆息……有了人生的種種體驗。”傾聽,提升着人們的思想情操,審美情趣,科學素養,品質人格。我們怎能不去注意各種奇妙的聲音,有意處處傾聽,從而走進自然,親近生活,感悟人生?

二、傾聽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滿了語言,花有花言,鳥有鳥語,就是風吧,吹過時有“沙沙”“呼呼”及“鬼哭狼嚎”之別呢。大自然送給我們生動、豐富而又無窮的聽的資源,我們怎能不去利用呢?傾聽自然,還心靈一片潔淨的天空,讓陽光、花朵和蝴蝶成爲孩子的朋友;傾聽自然,消釋疲憊,放鬆心情,讓快樂與幸福回到孩子的生活;傾聽自然,感知歲月季節的腳步,讓生命的情趣溶入孩子的心田。把我們的孩子帶入自然吧,引導他們聽聽四季之聲,早夕之聲,乃至萬物之聲,讓孩子們在色彩紛呈的自然之聲中感悟、辨析、理解、記憶、想象……從而陶冶孩子性情,提升審美情趣。

作家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中寫道:“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還有一些泉聲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是泉水正在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教學時,學生如果沒有傾聽自然的體驗,是很難體悟到鼎湖山泉聲的妙趣的。讓孩子聆聽草叢中流淌的小溪之聲,石縫間跌落的.澗水之聲,細流匯聚之聲,飛瀑急落之聲……再來讀這段文字吧,讀着讀着,鼎湖山奇妙泉聲纔會迴響在孩子的耳旁。孩子還會邊聽邊看呢,他們以泉聲的“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中看到了泉水正在躍落草叢,路面分流,跳躍前行……。我們的孩子潛力無窮。俞伯牙聽出了《高山流水》;歐陽修聽出了《秋聲賦》,讓我們的孩子傾聽自然,也一定會聽出《小溪流的歌》或《春之聲》來!

三、傾聽社會感悟人生。

語文課程的重要課外學習資源之一便是社會。社會是個“萬花筒”,特別是現代社會,資訊高速傳遞,爲我們提供了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報告會、演講會、辨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經典音樂……社會之聲多姿多彩。我們完全可以開展以“傾聽社會”爲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把社會之聲變成學生的一部分教材,在傾聽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記憶、理解、分析、歸納、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思想情操,審美情趣、科學素養、品質人格等全面素質,從中感悟人生,充實人生。

傾聽社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傾聽身邊周圍的事情開始。家庭爭論,鄰里風波,集鎮的喧鬧等無不洋溢着生活的氣息。注意傾聽,再透過記錄、篩選、積累,學生才能在作文課上寫出《新屋上樑》《鞭炮聲聲》等佳作,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節奏,觸摸到社會的脈博。

我們還要組織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聽的世界”,如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環球世界》等請進班級,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新聞,從小關心國家大事,感受時代的步伐。我組織學生經常在班裏舉行五分鐘國內外新聞發佈會,還在板報上開闢“每日新聞角”,召開主題隊會,如《天南地北知多少》等。這些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感到自己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國榮我榮,國衰我恥”。學習《友誼的航程》一文,再聽聽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艇編隊環太平洋航行的報道,學了《開國大典》,再看看建國五十週年的國慶大典盛況,學生無不爲祖國的強盛倍感振奮與自豪。

四、傾聽課堂學會學習

著名音樂指揮家卡拉揚曾多次指揮龐大的樂隊,演奏了令千萬聽衆如癡如醉的優美樂曲。據說卡拉揚能在幾百人的合奏中,聽出一根小提琴絃發出的不和諧音符。卡拉揚真是“善聽”!如果說學生學習的一篇篇教材是一段段旋律,那他在課堂上的一次次學習實踐就該是一個個音符。教師要把握好這一個個音符,引導學生傾聽課堂——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輔助教具之聲,在“聽”中理解,“聽”中想象,“聽”中評析,提高“善聽”的能力,“聽”出卡拉揚的“耳朵”來。

1.“聽”中理解

能否全面準確地理解“聽”的內容,標誌着一個人“聽”的能力的高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內蘊的語言,透過語音技巧和情感處理的讀,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聽”中想象

由“聽”而再現形象,進行聯想或想象,對於豐富人的情感世界,開發人的創造性思維,作用巨大。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聽”中想象的能力,方式方法是豐富多彩的。如聽詩歌誦讀,讓學生聽想畫面或補足畫面。聽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一幅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生活圖景便在學生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展現。“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讓學生補足展現,學生怎能不入情入境呢?

透過聽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聽想感覺,並把感覺形象化,也不失爲培養“聽”想能力的有效方法。課文《月光曲》中有一段描述《月光曲》內容、意境的文字。聽有感情的朗讀,學生由聽而想,如聞其聲:《月光曲》的旋律由輕柔舒緩而節奏漸強有曲折,最後高昂激越……。

3.“聽”中評議

“聽”中評議是促“聽”手段,也是測“聽”方式,是“聽”的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專心聽話,並在聽話過程中辨析他人說話的意思,用詞是否連貫有序等,並在聽完後發表意見進行評議,如對他人說話的錯誤進行更正,對疏漏的內容進行補充,對簡略的地方予以擴展等。

口語交際課爲學生提供了“聽`評”訓練的良好時機,平時的閱讀教學更是廣闊的“聽、評”空間,教師要把握好每個學習可能,培養學生的“聽、評”能力,提高學生“聽”的品位,提升學生“聽”的靈魂,在“聽”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學生初次“聽評”,很可能不會“聽”,也不會“評”,教師的示範指導很必要。教師對學生的發言要側耳傾聽,或頻頻點頭,或微笑,或疑惑,以專注的神情去影響每個學生。評點時,教師可用“我從他的話中,看到——聽到——”及“我聽出了他的這句話真精彩,因爲他說……”等語言去引導學生知道“聽”要抓要點,抓感覺,還要多賞識,少挑刺,力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著名社會學家、語言學家卡耐基說:“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提升情趣,感悟人生,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