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

早晨,當幼兒陸陸續續來園時,我發現草地上有一隻奄奄一息的小黃貓。孩子們發現後也開始圍過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開了!“這隻小貓是哪來的啊?”“它怎麼啦?”“好可愛啊……”突然有一個幼兒說:“這隻貓太難看了,我們把它扔了吧。”個別幼兒聽到這句話也紛紛表示贊同。當我聽到孩子們對小動物這麼沒有愛心,我的心裏非常難過,我把小貓輕輕的抱起放進盒子裏。然後對他們說:“這隻小貓其實是貓媽媽送給我們的禮物。它知道我們小朋友都很有愛心,貓媽媽現在碰到困難了,所以把它的孩子送給我們,讓我們小朋友把它養大。”孩子們聽到我的話都沒有聲音了。

從那之後,孩子們對小貓越來越有興趣了,每天來到幼兒園之後就是問老師:“小貓在哪裏啊?”他們把自己家裏的零食也拿來喂小貓吃!每次午飯後都爭着要去喂小貓,還給小貓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黃黃”。小貓“黃黃”看見孩子們也不再害怕了,還會跑過來讓孩子們撫摸它!他們已經把小貓當成好朋友了。看到孩子們變得這麼有愛心,我心裏也很高興。

幼兒天生就對於小動物十分感興趣,他們喜歡觀察小動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這是幼兒善良品質的自然體現。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6

“記着你的好,記着你的笑……”當一位孩子依偎着對我輕唱這首歌時,我感到孩子很有趣——學着大人的腔調還有摸有樣的,但笑過之後那熟悉的歌詞引起了我的思考。

對着小小的孩子我們總是告訴他們,我們大人對他們有多好,要他們時時記着我們對他們的好,在生活中孩子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當我微笑着迎接他們,親切地抱抱他們時,孩子總是高興地笑着向我問好;當我帶着孩子開心地活動完坐着時,孩子總會親切地問:“老師你累嗎?我幫你捶捶吧。”當我關心地問候他們,幫他們穿衣褲時,孩子總會親暱地親親你。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但孩子的愛很純真,他們沒有世俗的偏見,只有真誠的表現,他們最直接地表現着你的好、你的壞。可我們這些自以爲是的大人,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卻自己忘了。有時孩子想親親你,你卻生硬地推開他告訴他:“你很髒”;有時孩子想向你訴說,你卻會因爲繁忙的事務很敷衍他;孩子在熱情地對待我們時,我們總是忘卻了要以同樣的熱情對待他們。

“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一首《小孩不小歌》提醒了我們,不要小看了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讓孩子記着我們的好時,我們也要記着孩子的好。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2

前天午餐前,孩子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我講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時扭動身體,轉動着小椅子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於是我邊講故事,邊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後仍無濟於事。我有點生氣了,便走過去輕聲但嚴肅地提醒他說:“坐好了,不然楊老師和小椅子都要生氣了。”雖然我的聲音很小,但還是被坐在肖宇左邊的袁司彥聽見了,只聽她小聲嘀咕着:“老師又生氣了。”

袁司彥的話讓我的心絃猛然一顫。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時間,我的確把“老師要生氣了”當作了自己的口頭禪,時不時地就要說一次。袁司彥的話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孩子犯錯時我不再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而是簡單地用“老師要生氣了”這句話來製作孩子的行爲?也許是因爲我表露出“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時,孩子總是會立刻安靜下來吧,我居然下意識地把“生氣”當成了維持教室次序的法寶!現在想來,這種方法雖然能立收實效,但是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與幼兒認知、社會性的發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後遺症”。

孩子不是因爲覺得我有道理,而是懾於我作爲教師的威嚴與氣勢。且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爲我是一個“無能”的.教師,因爲我只會“生氣”。我爲什麼不能耐心一點觀察瞭解幼兒行爲背後的原因?爲什麼不能以理服人?爲什麼不能做好情緒的自我調控,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幼兒呢?我試想換一種方式,如對孩子說:“肖宇快坐好吧,藍貓不是說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變彎了麼?”也許這樣一樣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昨天開始教育活動前,我拉過肖宇和袁司彥,誠懇地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的提醒,老師下次再也不會‘生氣’了!”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3

XX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乾淨漂亮,並且聰明懂事,深得教師們的喜愛,異常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教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XX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爲什麼不梳頭髮?”XX說:“教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爲什麼每次只給XX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XX在扯自我的頭髮,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於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溫暖,我們做到了嗎?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4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援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着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着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着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着,怎麼樣穿着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爲孩子教師,我認爲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爲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着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援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爲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着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孩子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着玩着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着較高的要求。作爲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援孩子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孩子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5

教師如何和家長溝通成了教師家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幼兒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說話方式,直接影響到與家長聯繫的成功與否,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樣。因此,要與家長和諧互動,幼兒教師必須靈活的運用語言。在經過多年的工作我悟出了一點經驗:

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爲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爲孩子成長而喜,爲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爲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爲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我們都是爲了孩子的明天。

一、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爲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家長視自己的孩子爲“掌上明珠”,對於自己孩子的“感覺”非常好。其實,再好的孩子也會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對孩子的評價要客觀,不要把孩子說得無可挑剔,那樣會使長過分寵愛孩子,放鬆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忌用否定的言詞,切忌告狀式,那樣會引起家長反感,有的家長甚至能無理取鬧。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在與家長互動過程中,教師要講究語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說:“今天某某又抓人了。”這種直接的後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裏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說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說;“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後我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我這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並領着孩子一起去向小夥伴道歉。

2.教師應儘可能地採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後纔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並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二、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敘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裏的表現,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資訊,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儘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說完後,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三、要學會感謝

透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的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

爲了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提升與家長溝通工作的能力,我們還應該多思考、勤總結,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互相補充,靈活運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

總之,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幼兒教師從家長的角色出發,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麼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6

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x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那一剎那,還是哭着大聲的喊媽媽,不但是早晨上幼兒園這會兒哭,在平日裏假如有個小朋友不小心碰她一下,就會開始大聲的哭起來,而且哭的聲音特別尖銳。今天下午起牀後,我們班有個小男孩穿鞋子時,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又大聲的哭起來。其實,這個時候牀上還有好幾個孩子沒起牀呢。“別哭啦,人家又不是故意碰你的。”樂樂說,“老師我從小就不愛哭,媽媽說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師愛哭的孩子會把眼睛哭瞎的。”等等,正在小朋友們的議論紛紛中,我們班一小朋友走過去,用自己的小手幫這位正在哭的很傷心的邊擦臉上的淚水,邊安慰她:“別哭啦,是誰碰到你的?你看你的眼睛都哭紅啦,再哭的話你就不漂亮啦。”我也走過去對x說:“聽見小朋友們說的話了嗎?快把你的‘豆豆’收回去吧!不然的話都掉完啦。”不知她是被樂樂的那番話打動啦,還是被我們正在討論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而停止的。

這個時候整個屋子終於安靜下來啦,也該論到我這個當老師的發言了:“孩子們,我們都要上中班了,不能再像在小班時那樣愛哭。”這個時候我的話音剛落,班裏又有好多小朋友搶着發言:“老師我就不愛哭。”“老師我從小就不哭。”“老師上了中班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啦,不能在那麼愛哭了,那樣的話,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們會笑話我們的。”這時,坐在中間的x害羞的說:“老師以後我不哭啦,早晨媽媽送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也不哭啦。”聽到孩子們這一番番感人的話語,作爲一名孩子們的老師心裏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在平時教導他們的那些話都沒有白說,今天孩子們的表現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成果。透過這次討論後,我們班x再也沒哭過。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在平日裏我都會經常的表揚我們班的每一個孩子,經常鼓勵那些不愛說話的和愛哭的孩子,說的最多的話語就是:“你們是最棒的。”給他們力量,讓這樣的孩子要勇敢的站起來,給每一個孩子是樹立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永遠都是最棒的。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7

xx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乾淨漂亮,並且聰明懂事,深得教師們的喜愛,異常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教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寧寧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爲什麼不梳頭髮?”寧寧說:“教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爲什麼每次只給xx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寧寧在扯自我的頭髮,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於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溫暖,我們做到了嗎?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8

大家早上好:

孩子們陸續都到園了,除了打預防針的幾位,今天老師有話說。

今天已經是孩子入園的第五天了,按以往的經驗來看,一週下來,哭鬧的孩子基本會適應幼兒園了,因爲他們知道哭鬧也沒用,哭了還是要來,還不如開開心心的來。一開始不哭鬧的孩子呢,到今天開始他們會出現倦怠感,因爲幼兒園的吸引力已經消失了。多數孩子會對上幼兒園不感興趣,覺得幼兒園不好玩,的確,幼兒園和家裏比確實不好玩,他不能自由的吃喝、不能自由的`跑來跑去,不能想幹嘛就幹嘛,關鍵是沒有對他們千依百順的大人,老師們又太講原則,所以他們就覺得幼兒園不好玩、老師不可愛,缺少來幼兒園的動力。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建議家長配合做以下幾件事:

一、回家不要問:你喜歡幼兒園嗎?你還要去嗎?

這會讓孩子以爲他選擇了不去就可以不去了,你可以這樣問:今天幼兒園裏有發生什麼好玩的事情嗎?你認識了新的朋友嗎?

二、不要問: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老師喜不喜你啊?

你們要確信,你們把孩子送到我們手裏,我們會對每一個孩子,“確信是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說實話,全班34位孩子,沒來小1班的時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你們進了小1班的大家庭,34位小朋友就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3位老師會對每個孩子負責的,老師喜歡每一個孩子。我們知道雖然他只是34位中的一個,但卻是每個家庭中心肝寶貝。

有的家長們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好像老師的注意力都不在我家孩子身上,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家的孩子啊?你們要理解現在階段,我們關注的重點的是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孩子,我們的出發點是讓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的入園、遊戲。所以這點也請大家理解。

孩子第一次離開你們踏入他們的小社會,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但也請家長們理解我們的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請你們的繼續配合。

謝謝!

  9月7日早小(1)班陸老師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9

今天,我給孩子們示範講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們課專心聽着。示範結束後,我要求大家自己試一試,折一折。可王潔瑩一拿到紙,就叫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做。”接着就把紙給了旁邊的小朋友。我走了過去,笑着說:“不會吧,我看你剛纔聽的很仔細的,大膽點,試試看,老師再幫助。”她動手了,可還是沒有象其他孩子那樣肯自己獨立地去思考,總想依賴老師來幫助…孩子專心、積極動腦、動手都是老師和家長所期盼的,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良好學習習慣,它是一個人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習慣,纔能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纔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孩子終生受益。

作爲幼兒園,基礎的教學,從小培養好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顯的尤爲重要。因此,我們老師在關注孩子的'差別的同時,更要細心的觀察到孩子的各種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有目的透過多種方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習慣方向發展。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0

我班來了一個新生叫小平,她剛剛來到新環境,性格尤其內向,上活動時,她更表現的十分緊張,不能大膽唱歌,時常顯得膽怯,害羞。可當每次下課,別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時候,僅有她坐在位上邊看書邊嘰裏咕嚕的在說着什麼。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趁一次機會,我把她叫到了我的面前,和她說:“小平,你唱歌的聲音最好聽,你信不信?”她害羞的告訴我:“教師,我唱歌真的很好聽嗎?”我說:“你不信的話,教師把你的歌聲錄在手機上,你自我來聽聽好嗎?”說完,她立刻用她的小手捂住了她的小臉,我把她的.小手輕輕的拿開,對她說:“小平,你必須能行。”到了上課時間了,我把小平唱的歌放給全體小朋友聽,並且,說:“這是小平唱歌的聲音,你們覺得她唱的好聽嗎?”大家異口同聲說:“好聽”我請小朋友爲她鼓掌,我讓孩子們熱情的圍着、拉着她和她一齊玩遊戲,使她感受到團體玩的樂趣,她最終理解了新的家園!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1

和中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裏,我覺得我很幸福,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幼兒經常會流露出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傾向,孩子們“霸道”地認爲:“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更不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我發現湯鵬飛小朋友在區角活動裏玩耍時,經常和大家鬧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鬧一場,老師怎麼調節他都不高興,問了和他在一起玩區角活動的小朋友,孩子們告訴我說:“湯鵬飛搶玩具,他不給我們玩,東西都拿在自己手裏,我們大家都玩不到了。”還有一個最小的小傢伙告訴我說:“老師,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給我玩還打我呢。”聽了孩子這麼一說,我明白了,原來是他把玩具都攬到自己手裏,不願意和大家交流和溝通。這樣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邊小椅子上的濤濤,還在那裏張着嘴巴大哭,我輕輕地走到他跟前,蹲下來問:“湯鵬飛你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玩得快樂嗎?”(快樂)那你快樂嗎?(我不快樂,孩子們都不給我一起玩,還要我手裏的玩具)湯鵬飛你看一看,你的幾個小夥伴們在那裏幹什麼呢?他告訴我說:“在那裏說話呀!”孩子們有東西玩嗎?沒有(這時他低下頭),看着自己口袋裏的玩具很不高興,我想請你把你口袋裏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嗎?他說得時候,自己還是低頭。這時我對着其它的小夥伴說:“瞧,湯鵬飛現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們高興嗎?高興!其它幾個孩子一起回答我,這時的他願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給其它小夥伴們玩了。

事後,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利用湯鵬飛的這件事,把他請到我的故事中,這樣讓他在聽故事時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最後,小朋友知道湯鵬飛願意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和同伴們一起分享玩具,我問其它幼兒,你們願意和他一起做遊戲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願意!”湯鵬飛的小臉蛋上也有了微笑,這時,我們一起唱了《找朋友》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願意主動地去與他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這件事說給大家聽,讓孩子知道會分享的孩子,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如果不願意和夥伴分享玩具,會得到大家的排斥。還運用了《找朋友》這首歌,讓小朋友知道周圍的小夥伴都有同情心、愛心。當你孤獨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時主動去鼓勵孩子,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們主動地交換玩具玩,這樣對培養孩子們分享玩具時,有很大的好處。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2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小事,如果能適時幫助孩子,正確指導孩子,那麼孩子將會在這無數的小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樂樂和洋洋(化名)同時拿着一個球,誰也不肯讓,我說:“是誰先拿的誰先玩。”可他們兩都說是自己先拿到的。我猜想,他們兩個一定都很想玩這個球,便啓發他們說:“你們看,姍姍和奇奇(化名)兩個人玩一個球多開心呀,你們兩個也可以一起玩球呀!”兩個孩子愉快的答應了。可在玩的過程中,卻始終看見他們倆一個人抱着球跑,另一個人追。這樣的遊戲算兩個人一起玩球嗎?他們兩個雖然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可實際行動卻告訴我,他們倆不想一起玩一個球。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兩則小故事:一位母親拿來兩個大小不一的蘋果請自己的兩個孩子吃,弟弟搶先說:“要最大,最紅的”母親瞪了一眼,責備說:“要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別隻想着自己。”哥哥靈機一動說:“我要最小的,把大的給弟弟。”母親表揚了哥哥,並將大的蘋果獎給了哥哥。從此,哥哥學會了說謊,爲達目的不擇手段,最終走進了監獄。

同樣的情景,母親說:“誰都想得到大的蘋果,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快,每人負責一塊,誰幹得又快又好,誰就吃又大又紅的蘋果。”最後,孩子透過努力得到了最大最紅的蘋果,也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努力。兩則小故事的情景相同,由於母親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從分蘋果的小故事中,讓我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教育,不僅僅是在傳授一個道理,而是讓受教育者在你傳授的道理中學會辨別是非,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我想,他們一直不能共同玩一個球,是因爲他們始終還是認爲球是自己先拿到的,應該歸自己玩。要想讓他們共同玩一個球,必須解開這個心結。

我走到他們旁邊問到:“你們倆願意一起玩球嗎?”

“我想投球,可揚揚非要拍球。”樂樂說,

“那怎麼辦呢?”我問,

“我先拍,拍一會兒再把球給他投。”揚揚說,

“不,我先投。”樂樂也不甘示弱。

問題又回到了這裏:誰先玩球?

“你們倆都想先玩,我們用比賽的方式來決定,誰贏了,誰先玩,行嗎?”

“好!”

和他們商量後決定,把球放到一個指定的`地點,誰先跑到指定地點拿到球誰就先玩,玩一會讓給另一個人玩。就這樣,兩個孩子也欣然接受了結果。再玩球時,揚揚拍球,樂樂在一旁幫他數數,當揚揚連着拍了很多次時,樂樂開心的在一旁鼓掌。揚揚投球時,樂樂站在一旁……

當然,玩球的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成長,正是由生活中這一件件小事的積累,形成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對生活的態度,可見正確的引導和適時地教育在孩子們的成長中起着相當大的作用,真可謂是生活無小事,教育無小事。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3

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該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爲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戶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x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x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對他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麼一回事。"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x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x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x:"真是這樣嗎?老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x委屈的跟我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麼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爲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麼才能把隊排好。

透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4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爲此,我們抓住各種生活機會,大膽嘗試,充分教育幼兒,鼓勵幼兒。

案例一: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秀玲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王自尊洗手推了她,只聽王自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鄭羽茜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我就問:“那我們應該怎麼洗手呢?”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始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朱尚誠說:“一組一組去洗。”而秀玲不願意了,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我們要相互謙讓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這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着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着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之後在一次角色遊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電話,可是王自尊卻要插隊打電話,這時一旁的朱尚誠說:“你應該排隊。”“對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電話,你再打。”佳佳說,“要謙讓。”周志遠在一旁說着,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教室一陣歡聲笑語。

分析: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於陳鶴琴“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於生活,但是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大多以自我爲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仿,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對於孩子們爭吵的`行爲我並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行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兒歌便於小班孩子模仿,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來了,慢慢行爲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於,在角色遊戲中,當排隊打電話發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着重於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在幼兒園的小班隨筆15

小小班新的學期新來了幾個孩子,孩子的年齡應該去年就該入學,也許是家長捨不得孩子來幼兒園吧,所以比同齡孩子晚了一學期才入園。新入園的孩子需要老師從頭教起,怎樣參加活動,喝水,吃飯,睡覺,以及怎樣如廁老師都要細心照顧,我和蘭蘭老師每天忙得團團轉,在正常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還要小心照顧着剛入園的孩子,關心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無怨無悔,可是,對家長的不信任感到很無奈,是啊,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幾代人守着一個孩子,特別祖輩,對孩子的溺愛可想而知,可是,家長可曾知道,過度的溺愛只能害了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利。孩子總歸要長大,就像小鳥總有一天需要自己去飛翔,自己去尋找食物,家長還能跟一輩子嗎,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對孩子適應未來難道不是一種鍛鍊?

早晨,幾個剛入學幼兒的家長送孩子入學,本來孩子心情特好,來幼兒園問老師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區角遊戲,家長囑咐老師要注意看好孩子,別讓孩子受傷害,囑咐老師孩子累了抱抱孩子,在家習慣了抱抱,還說自己孩子不喜歡吃這種菜那種菜,別讓老師給孩子吃,有的家長說自己孩子不願意睡午覺,別難爲孩子,不想睡老師就陪孩子玩,別讓孩子睡了,家長疼愛孩子的心情我們理解,剛上幼兒園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我們也能理解,對家長的要求我和蘭蘭都認真對待,以免除家長的顧慮。本想我們的態度能讓家長放心,看着玩的開心的孩子,家長也該離開幼兒園了,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家長居然再抱起孩子,問孩子家長回家可以嗎。我和蘭蘭老師的努力可以說前功盡棄,孩子抱着家長又開始哭了,不讓家長走,這一幕一上午就這麼重演着,真的想說,家長同志們,信任老師好嗎?每個寶寶都是老師的摯愛,我們的關心不會少與哪位家長,請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