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理的感受範文

學習地理的感受範文1

一、我們一定要夯實基礎。我們都知道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地理的感受範文

可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忽視基礎,建設“空中樓閣”,所以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做才能夯實基礎。首先,我個人認爲要仔仔細細地閱讀課本,掌握課本上所有的知識點。在閱讀課本時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閱讀課文標題,明瞭課文所講的主幹知識,在心中構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閱讀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然後閱讀註釋以及地圖,讓它們來幫助我們理解課文。我們無論在課前預習還有複習時都可以這樣做。其次,在必要時我們可以參考資料,幫助我們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但是,課本是“本”,資料是“末”,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資料都是爲了課本服務的。此外,學習地理一定不能離開地圖,我們應當把地圖作爲重點及難點來把握。有時間我們要多閱讀並且記憶地圖,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時間來記憶地圖。

二、學習地理要積極思考,着重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我們在區域空間定位時,這兩種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說,面對一個經度和緯度,我們首先該確定它在哪個大洲、哪個國家,然後我們可以展開來聯想這個國家的一些特徵如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等。如果時間充裕我們還可以繼續發散,想想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等基本情況。如果我們平時注意發散思維,那麼做文科綜合的題目時就較容易入手。

三、學習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習題。我們不是經常說“熟能生巧”嘛。

我們要透過練習鞏固我們學到的知識,另外,練習有助於我們在考試做題時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徑。在練習時我們要注意掌握一般題目的做法,同時也要注意一些新穎的題目,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練習對題目一定要有選擇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難題,絕大多數時間我們還是要拿來攻克基礎。

學習地理的感受範文2

初中區域地理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重要的基礎。我在教學工作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認識初中地理的重要性初步學習地理的人,都覺得它的系統性、理論性強,許多學生在學習中不容易領悟,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基礎地理知識太薄弱了,理論性的東西沒有載體是很難理解的。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從學科結構來看,初中地理由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兩部分組成,可以這樣說,初中區域地理側重表面現象的說明,因此,複習時要把自然地理與區域地理中知識聯繫起來,避免將初中地理知識隔離開來,而且學生又能加深對初中區域地理的理解及對地理的應用。這樣的複習方法既節省複習時間,也便於將初中地理知識整合,構建知識體系。

二、在具體區域教學中,把區域定位放在首位地理小區域辨識、定位幾乎已成爲近幾年來熱點問題,因此對空間定位技能的訓練切莫大意。若區域定位錯誤,則會南轅北轍,導致全盤皆輸。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註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註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爲“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透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資訊,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準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世界範圍龐大繁雜,需進行有序、多輪的讀圖訓練,採用經緯定位、輪廓定位、地形剖面定位、相對位置定位等方法,專項攻破,才能構建完整的“世界和中國心圖”。我談一點心得:把區域定位教學落實到每一堂課中,教會學生動手畫圖。我在某一區域教學的每一課時,首先都在黑板上畫出這個區域的輪廓圖,特別用色筆描粗最有區域識別價值的經緯線,然後用另一種色筆描繪出該經緯線所穿過的重要地理事物,如某一島嶼或某一山脈等。目的是便於教學,也讓學生在整堂課中形成深刻的'視覺記憶。當老師的最清楚自己經常畫,水平會提高,記憶深刻,原因就是“動手”了。所以,在我畫的同時,學生也在下面畫,但要告訴學生畫的技巧。比如,複雜輪廓可以直接用白紙蒙在地圖冊上描下來,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然後自己畫出經緯線,同樣的用色筆描出最重要的地理事物。一年來,我堅持這樣做,許多學生已經有較強的區域定位水平了。同時,對老師來說,一項很專業化的教學功夫就這樣練出來了。當然,你一定要在教案中先畫一遍,清楚學生在畫的時候會出現哪些問題,最好也提前幾分鐘到教室準備或先畫好了,以便有時間下去指導學生畫圖。

此外,在教學中,時時提醒學生找到地圖中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狀進行定位,如河流、湖泊、山脈和特別的一些輪廓等等,要求學生對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狀要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如長江和黃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長江的“W”形幹流是纏繞在北緯30度線上的,黃河“幾”字形的中游河段貼近東經110度的東側,接着拐向東貼近北緯35度線。再如,意大利輪廓圖形似一隻漂亮的長筒靴,構成這隻“靴子”的骨架山脈:北爲阿爾卑斯山脈,南爲東北—西南走向的亞平寧山脈。這隻“靴子”是歐洲的一個大半島——亞平寧半島伸進了地中海。

三、多運用對比分析法學習區域地理特徵比較法是將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由於比較法應用簡便,適用範圍廣,並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較強的邏輯性,不但教師樂於運用,而且學生也容易接受。掌握區域地理特徵,主要是掌握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各大要素及其影響下的社會經濟特徵,各個也容易接受。掌握區域地理特徵,主要是掌握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各大要素及其影響下的社會經濟特徵,各個區域大致都從這些方面來表述。因此,對比分析學習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如在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別從分佈地區、形成原因、氣候特徵等幾個方面與亞洲的熱帶季風氣候相比較,透過對比,歸納出這兩種類型氣候的共同特點和不同之處。同樣,運用比較法也可以對兩個地理區域或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經濟狀況等各個方面分別進行比較。例如,認識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可從自然地理(位置、範圍、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和人文地理(農業、工業、交通、城市)兩大方面進行整體比較,明確各個分區的整體特徵,透過比較找出差異。對比分析法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和縱向深化。

四、抓住主導因素,突出區域特徵一個地區,儘管地理事物和現象浩繁複雜,但總有最具代表性和起關鍵作用的主導因素和共同特徵,抓住這一主導因素和區域特徵,就能使教學提綱挈領,化繁爲簡,優化複習過程。一般情況下按照各地理要素間的邏輯關係,在區域的各個特徵中,找出最具本質(即其他特徵是由此而引發)的和最具特色(即區別於其他地區)的主要區域特徵,並以此追尋出主導因素。如中亞地區“氣候乾旱”應是本區最突出的區域特徵,“深居內陸”是形成區域特徵的主導因素,本區的農業,工業和城市的分佈無不與本區的自然環境有關。總之,初中區域地理的複習必須使學生構建一個知識體系,化繁爲簡,提高複習效率;形成一定的識圖、讀圖、析圖和綜合分析等各項高考必備的能力。

學習地理的感受範文3

地理這一門學科,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理解和積累。在上課時,首先就要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要當堂消化所學的所有內容。如果課上學不會的話,課後就很難再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課後,我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再背幾遍,加深印象。當自己做題的時候,就要知道運用什麼概念,需要用什麼知識來解決。先想一想,不能拿起筆來就做。有一些靈活的題目,可能運用許多不同的知識點,所以不能完全理解,就要及時的去問老師,千萬要放在心上。

當然,我們除了平時要理解所學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積累。

平時所學過的`知識我們要常常看一看,不能學完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或者,我們也可以把學過的知識點都總結在一個本子上,週六週日時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這樣久而久之,學過的知識在腦海裏就會形成印象,不易忘卻了。

在我房間裏,掛着三幅地圖,分別是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山東地圖,這對我的學習有很多幫助。有空時,或睡覺前,我喜歡看一看這些地圖。所以,每當我做一些讀圖題的時候,一張張地圖便浮現在我的腦海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所以,在學地理時,積累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其實,這也不能算是一種經驗,只能算是一種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