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隨筆(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語文隨筆(15篇)

高一語文隨筆1

雪在飄,漫無目的地飄,紛紛揚揚,如飄絮漫飛。一夜過後,樹也染上了聖潔,一隻長尾鳥掠過樹梢,落下了滿樹的聖潔。蜿蜒的小徑上,亦是落滿了雪,雪的純白爲它添了幾分古韻,讓人覺得詩意盈盈。落了雪的原野,是空曠的悽美,是純潔的夢,一隻大狗飛奔而過,印下了一串串梅花,調皮而可愛。

我,在雪中漫無目的地走。不過幾步而已,便已白了頭。揚起頭,迎着風雪向前,任由落雪在臉上融化,滲入肌膚。微微張開雙臂,去懷抱這落雪,去感受這落雪帶來的寒意。我總是覺得心口在隱隱作痛,卻不知道爲什麼痛。是因爲這些年來太過孤獨了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歡落雪,因爲落雪的冷可以沖淡這份痛。進屋後,雪還在飄,目所能及處,皆是純白。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天地相接處,也是白的。天地間的雪白與我內心的迷茫,竟是同一種顏色!是否,天空也像我這般迷茫與惆悵呢!不然,爲何也會有這份落雪情懷。這場雪,究竟是天空看懂了我的愁情後的`迴應,還是天空兀自傷懷?這白茫茫的天空、白茫茫的土地,到底是她的愁情,還是我的迷茫?我無從知曉……擱下筆,擡頭看向窗外。窗外的雪依舊在飄,飄落在我心上,迷亂了我的眼。

高一語文隨筆2

正是由於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動機的習得,也就是成就動機的不斷強化,人們走向社會時,爲滿足此動機的需求,則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了一種功利的生存狀態。

其實,在我看來,功利本身並不具備罪惡感,以功換利,難道就不是一種能量守恆定律嗎?難道就不是一種“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生態平衡嗎?難道就不是一種艱苦奮鬥,熱愛生活的人文精神嗎?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並不具褒貶之意。這世上有很多種人,她們的心複雜的如同市場上任人挑選的`物品般琳琅滿目。有外表光鮮亮麗內心藏污納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樸內心慧智通達的。有了表裏如一,也自會有表裏如一。條條大路通羅馬,從希臘時期的文明就開始向我們播下了智慧的種子,也證實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慾薰心的反面史料,只不過是羣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亂了心神的雖生猶死之人罷了!

功利無罪無錯,有罪有錯的是放任自己心欲無限助長最終喪失人性做出勞民傷財之事。妄想以此來換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終只會求的被萬人拋棄的死路。

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瞭,功利無罪,最需我們呵護和不斷淨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閒雅又風趣的生活原態。

高一語文隨筆3

在這一個月的教學中,我學得在課堂提問上有一點感悟。教師上課,都離不開課堂提問。但課堂提問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要注意:

1、難度。課堂提問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提出的問題應是學生在未認真看書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還應是班裏大多數學生經過主觀努力之後能夠回答的。就如樹上的果實,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兩次講《祝福》,都是從“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認識祥林嫂的悲劇命運的,但由於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不一,教學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這樣來設計提問的:“祥林嫂認爲自己真傻,這告訴了我們什麼?作者這樣寫能否揭示主題?”由於問題涉及的面較大,較籠統,學生難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幾個問題:“祥林嫂爲什麼認爲自己傻?”“爲什麼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變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會不會變傻?她的命運會不會好些?”這樣提問,化難爲易,學生也就樂於思考,從而深化了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認識。教師的提問應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答不出,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難度過大。這時,教師應想方設法“化難爲易”,以避免陷入“啓而不發”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項鍊》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刻畫路瓦栽夫人在當時有什麼現實意義?”此問題一提出,學生默然。這時,我隨機應變,問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很快答道:“是一個追求享受,夢想過豪華生活的小資產階級的婦女。”我再設一問:“法國當時的社會現實是怎樣的?”學生答:“當時的法國在工業革命後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的豪華奢侈、講排場、愛虛榮之風大盛。”這樣,就把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解決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學家將問題從提出到解決的過程叫“解答距”。所謂“解答距”,就是讓學生經過一番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讓思維的“軌跡”有一段“距離”。一般來說,根據“解答距”的長短,提問可分爲四個級別。第一級,屬於初級階段,所提的.問題,學生只要參照學過的例題、例文,就可以回答。這樣的問題,屬於“微解答距”範疇。第二級,屬於中級階段,所提問題並無現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過是現成“套子”的變化與翻新。這樣的問題,屬“短解答距”的範疇。第三級,則是進階階段,所提問題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屬“長解答距”的範疇。第四級,則是進階階段的發展,屬創造階段,所提問題要求學生能採用特有的方式(無現成方式參照)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屬於“新解答距”的範疇。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調配提問題的坡度,爲學生增設臺階,使之能拾級而上,直達知識的高峯。

在教學《過秦論》時,我曾根據秦國興起、強大、統一全國及其滅亡的過程,精心設計了四個臺階式提問:(1)秦國興起時實行何種基本國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後的80多年,又爲何能進一步強大起來?(3)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偶然的嗎?爲什麼?(4)秦朝迅速滅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麼?這幾個問題,由於“解答距”的長短不一,形成了提問的坡度,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隨之逐步提高。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我們把握適當的度,以啓迪學生思維。

高一語文隨筆4

不知道自己是從什麼時候愛上音樂的,只是跟隨着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並無多麼堂皇的理由。而剛剛跨進音樂的大門,才發現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來生活中還有一個從未注意的閃光點。

說到華語流行樂壇,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發如雪》帶着淡淡的`憂傷以一種喑啞的聲調將“緣字訣”演繹得無懈可擊。“你發如雪,紛飛的眼淚,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詞,即使讓人毫無頭緒,卻仍能感受到一個字,那就是美,而“悽”就只能從旋律中去體會了。聽着聽着,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油然升起,那區別於通俗的快樂,是在音樂中尋覓到一種最真實的愉快。

還有一點必須提到的是影視音樂,與專輯和單曲不同的是,影視音樂往往有一個起點,也可以當做創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節。正因爲有了迴環曲折的故事內容,其間的音樂就更能打動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電視劇《天外飛仙》,雖然可能會被別人說成是肥皂劇,但我還是要說。這是一部神幻劇,講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

也許上訴觀點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但我不在意。因爲讓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豐富和真實。

高一語文隨筆5

經過颱風的席捲,今年的秋來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麼令人迷惑,那麼似是而非。蛙的銷聲匿跡,和蟬的殘鳴都在訴說着夏已過,秋已悄然到來。

其實相較於夏的酷熱我更愛秋的暖陽。夏天的陽光炙熱而恣意。太陽不曾探頭就彷彿整個人已經置身烤爐。使得自己像個發狂的獅子一樣焦躁不安心緒不寧。而秋的暖陽讓我感覺溫和,像兔子一樣溫順的窩在母親的懷抱裏。

秋風是溫暖的,不似夏風的清涼,冬風的凜冽。秋風的到來帶走了夏末的'餘熱。讓人覺得呼吸都清淺了幾分。

秋雨綿綿,沒有夏雨的豪爽熱烈。沒有春雨的溫柔細膩。卻有着寧靜帶着典雅,就像一個出身書香門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貴。

一葉知秋,誰能解我心憂?秋來了,葉落了。洋洋灑灑的鋪在地上。凌亂中帶着淡淡離愁。站在樹下,仰望枝頭,樹枝上掛着將落不落的葉,黃中帶着淺淺的綠。一陣風吹過,葉旋旋而落。帶着一種無法言說的悽美,像是葉與樹正無聲的告別。葉落下的那一刻,樹哭了麼?

古往今來,總有人用無數語言,詩句來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蕭瑟,秋的悽美包括秋的離愁。我,獨愛秋風的和煦,秋陽的溫和。秋雨的寧靜,典雅。更想撫慰秋的離愁。

高一語文隨筆6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學校裏,春暖花開,少年雲集,既是讀書的好季節,又是讀書的好年齡。

本學期,學校將週五中午自修定爲課外閱讀時間,引領學生閱讀、悅讀。這是我校“閱讀點亮人生,書香浸潤學校”活動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很有遠見的'舉措。

試想,學生從清晨開始一向做功課,直至黃昏時分,住校學生甚至奮戰到夜晚九點,哪有時間讀書?學生在枯燥的題海中只會焦躁抑鬱,何談歡樂?即便是語文課,也被考試指揮棒所驅使,爲了高分而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一天也只閱讀一兩篇短文而已,學生苦不堪言。長此以往,如何讓學生體會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樹木盡情生長。草長鶯飛,春暖花開,因爲有陽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潤。書籍正是人們成長的“陽光雨露”,是人類禮貌發展的“陽光雨露”。閱讀,異常是“悅讀”,正是青少年汲取禮貌精華、先進文化的最佳途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青少年時期是人的身體機能快速成長的時期,記憶最強大,精力最旺盛;思慮單純,不爲閒雜事務所牽絆。這正是“無邊光景一時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奮讀書的最好時期。

晨曦照室明,綠樹入簾青,學生不釋卷,琅琅讀書聲。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觀書有感》來表達則恰如其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閱讀如同開啟一面鏡子,知識思想映眼前;閱讀就像開啟一扇窗,楊柳春風撲面來。

寄語學生,大好春光,正好讀書,博覽羣書,內修積澱,外闊眼界,視通千載,神騖八極,爲人生髮展打下堅定基礎。

高一語文隨筆7

唯有樹葉的飄落,纔有果實的成熟;唯有太陽的降落,纔有月亮的升起;唯有今天的耕耘,纔有明天的收穫。每個人都要經過義務教育的九年和高中辛苦難熬的三年,才能進入令人嚮往的大學。

很多人嚮往大學的輕鬆、嚮往大學的自由、嚮往大學美好的愛戀,沒錯,那的確是美好的生活,但必須透過揮灑十二年的鮮血換來。值得?或不值得?每個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若真想得出每個人都認同的答案,可能一輩子都會陷入這苦苦糾結之中。“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這世間唯情動人、唯情感人,多少人爲情而生、爲情而死,爲情癡癡怨怨,爲情喜笑顏開,爲情患得患失。如此轉瞬皆是虛幻,倒不如無愛無恨,做個無情之人,反而過得更爲安穩。然而,何謂有情、何謂無情?就像我們至今也無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負了落花,還是落花辜負了流水。世情難測,深邃如海。

如此,懶惰如我,只願踏着時間的.軌跡緩慢的行走在生命的長河中,不去思考所謂的值得與否,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遇見喜歡的就去追求,不去在乎世俗眼光,只要得心之所願,那便是屬於你的值得。即便最終擦肩而過,依然無怨無悔。

高一語文隨筆8

你會感謝誰?你是否會感謝那個生你養你的父母?你是否會感謝那個一直幫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會感謝那個只有一面之緣人給你的幫助?答案是很顯然的。

但你是否想過感謝你的對手?什麼是對手?對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對手就你一直不敢輕視的人;對手就是在你想要放棄時真正讓你燃氣鬥志的人。這就是對手。

的確,對手其實是一個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試想一下若沒有對手會是一個怎樣的後果?就好像動物沒有了天敵一樣可怕。仔細回想,你是否爲了超越你的對手而拼命瞭解他的一切,瞭解他每天在學什麼,學了多久,然後自己在根據自己瞭解的反覆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對手的朋友還了解你的對手,反過來想想你的對手何嘗不是這樣的嗎?其實你的.對手也是最瞭解你的那一個。所以,身爲青少年的我們,不僅僅要感謝我們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應該學會去感謝一下我們的對手,因爲有了對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麗的風景。

感謝對手,感謝那個你最討厭,卻是最真正懂你的那個人。

高一語文隨筆9

他彎着腰,手隨意地搭在車把上,腳飛快地瞪着車踏,靈活地在車龍中穿行,如在水中飛快穿梭的魚。

很快,他來到了練車的道路上,車漸漸少了,而他的`車技表演時間纔剛剛開始。

只見他猛地加速,早已溼透的頭髮隨風飛揚,汗珠順着髮絲向後飛去,手抓着車把,手節有點泛白。一瞬間,前輪離開了路面,在半空中轉動着,閃着銀白的亮光——鋼片折射着太陽光。他手上青筋微微暴起,腳卻不曾停下地瞪着車踏。帶着三刀的後輪以騎着飛馬的姿勢向前駛過幾十米後,前輪纔回歸路面。

他再次彎着腰,手抓着車把,手節微微泛白,汗水順着臉龐一路滑到衣領,消失了,而衣服卻又溼了一番。他的眼睛卻一直盯着前方,不曾爲旁事分心,就像一隻等待騰飛的雄鷹,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時機到了!他用力把車擡起,在空中連人帶車一同旋轉了360°,再穩穩地迴歸地上。他似乎還覺得不過癮,在地面上用三刀的後輪轉圈圈……他就像是光芒的發光體。每當他練習着一個個花式車技,總是那般耀眼,讓人情不自禁地欣賞、歡呼、喝彩。

他就應與單車同生。我因他是我同學而驕傲。

高一語文隨筆10

今年適逢高中新課程實施第一年,困難與挑戰並存。作爲一線教師,自本學期開學以來,我們就積極投身到新課程實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們高一語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組一)的教學任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但新課改中遇到的諸多問題讓我們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語文模組一的考試情況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較爲規範的綜合測試,爲讓學生們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所以本次考題立足課本,難易度適中,其命題形式及內容兼顧高考命題的基本題形及語文新課改的考試趨勢,不出現偏題、怪題。考試結果基本上達到預期的考查目標。但由於本次試題區分度不大,缺少難題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徹底冒出來。全年段24個班級,最高分121分,僅有一個。透過考試,也發現存在下列一些問題:

1.選擇題及名句默寫類知識基礎題都存在較多不應有的錯誤。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紮實,另一方面說明部分同學對學習或考試掉以輕心、不夠踏實、不夠認真。同時也不排除考試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練和考試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難度題失分普遍較高。本次閱讀試題包括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及古詩鑑賞三方面,需要較強的思維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考試情況來看,此類主觀題一些答案表述不夠嚴謹、全面,缺乏整體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縱深度。

3、本次考試爲半命題作文,方向明確,跑題者甚少。但大多數學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體格式較爲單一的情況。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創作的個性化特徵及創新意識。

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我們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整改和提高:

1.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和領悟,定期寫教學心得和教學反思。多聽觀摩課,切磋教技,交流教學教法。時刻關注全國高考的改革動態,瞭解語文高考的改革的發展趨勢,吸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

2.課堂常規教學要進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膽創新,多加強口語表達訓練和書面表達訓練。教學內容,既要落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緊跟高考語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養。

3.要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瞭解他們的學習動態,適時改進教學方式,要多運用激勵式、誘導式教學,促進學生生髮性學習潛能,並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和創新能力。對於一些語文成績突出的同學,要適當引導,使他們成爲培優的種子。

4.加強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古詩文背誦篇目的默寫,引導學生藉助各種報刊、雜誌,擴大閱讀量,建立讀書筆記資料庫,以整體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高一語文隨筆11

1.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裏雖然靜悄悄一片,而學生的大腦卻處於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字、感悟文字、沉浸於文字。過去老師喜愛齊讀,學生因爲要做到讀得整齊,所以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唸經”罷了。而默讀,因爲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字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魅力。

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的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啓發”,慢慢走出以往爲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誤區。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和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重點講文段大意,忽視對文章內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這樣學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識點出現在新的文章當中,學生就一頭霧水,不知怎樣去讀了;同時課堂氣氛也較沉悶,成了我的個人表演。學生提不起興趣,我也毫無激情。於是我改變思路,先佈置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文章內容提綱挈領,都串聯了起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再附上相關知識點的考題進行實戰演練,學生既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學會了答題的方法,還學得有興致,並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強語言教學。

語言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於數學,語言教學要求語言代字教學和情節、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代字教學顯得尤爲重要。聽、說、讀、寫是語言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我認爲,語言教學中“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爲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高一年語代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是一個人睿智、思維敏捷的體現。現代語代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學生課前閱讀訓練教,讓學生課前閱讀、準備,每堂課課前介紹給全班同學聽,學生之間互聽互評,共同積累,共同提高。透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現同學們的表達能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同時,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此外,讓學生進行摘記,並對學生的手抄本進行定期檢查,並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

語言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經常溫習功課,以後的學習纔會覺得較輕鬆。

3.以書爲綱,以生爲本。

3.1確立以課本爲綱的教學理念,建立發散式教學模式。我認真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語文教材爲綱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爲學生搭建一個廣闊的學習舞臺,讓學生緊緊抓住桃樹,在領略牆內春色的同時,把頭探到牆外,去欣賞牆外的無邊風光。

3.2樹立以生爲本的教學觀念。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等,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爲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以課堂爲主陣地。

課上的45分鐘是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戰場。爲了能更好地提高課上的效率,我還特別注意學法的指導,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採取多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現在的學生有一種心理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爭強好勝,他們極富挑戰性,而且相對於他們早熟的心理,僅憑課本的那點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和打動他們,所以我就經常設定一些競賽活動,以小組爲單位,自告奮勇,共同參與,在這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生的興趣濃厚了,信心增強了,我因勢利導,讓他們去看一些知識性強、娛樂性強的欄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主動性。如此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了愉悅的心境,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科學探究。

5.作文評講要處理好點和麪的關係。

作文評講必須兼顧點和麪兩個方面。這裏的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就習作而言的,二是就學生而言的。就前者說,點是個別的問題,面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就後者說,點是少數人的問題,面是全體的問題。作文評講,可以先點後面,可以先面後點,也可以由面到點再到面。既要透過點來反映面的問題,又要透過點引導面的提高。有面無點,容易空洞浮泛;有點無面,容易狹隘偏頗,沒有代表性。選好點,往往是評講成功的關鍵。有時候點是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即點代表了面;也有時候點雖然是少數人的問題,卻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很有評講價值的問題,也可以作爲評講的重點。處理點面關係,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幾個作文的尖子,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和進步,把作文評講變成幾個人的展示課,大多數學生的挨批課。

高一語文隨筆12

窗外,飄來了一陣陣清爽的涼風。呼吸着這清爽的空氣,我的心情無比的愉快……

在期中考完試以後,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宣佈成績,終於等待得?布成績了,沒想到我名列全班榜首!我留下了興奮的眼淚,而這淚,也飽含着我的努力。

這個學期,我學習勁頭猛長。上課積極發言,當真動腦,課後,我在教室裏便會“無影無蹤,”常常,只有在辦公室裏望到我的身影,這時的臥冬有不懂的題目,請教老師,老師正在當真地“滔滔不盡”的`講題呢!在莢冬當真做完功課後,還會做老媽買的標題題目爲“衝刺100分”的卷子。天天,我都在發奮努力,由於,我有了目標,爭取考全班第一!

一份耕耘便會有一份收成,在考場上,我當真答題,分析題意。最後,終於獲得了驕人的成績。

高一語文隨筆13

高一即將結束,回顧過去的一個學期,覺得值得思考、總結和改進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這當然和新課程的實施這一大背景有關,但正因爲如此,才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新課程的參與者、經歷者把在教學一線的親身經歷、親身感受以及經驗教訓認真總結,好好反思,讓自己在今後新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下面就來談談本人在高一第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曾經有過的一些錯誤認識或做法。

一、以爲新課改就是要完全摒棄傳統教法的錯誤認識

我們常說“除舊立新”,一個新的理念的實施確實是建立在“破”的基礎上,“有破纔有立”。這一次的新課改也是如此,它在課程結構設定、目標設計等很多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革,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就使得我在教學中力求新的同時,容易忘記一些好的傳統教法,特別是在語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讓學生多讀、多背、多記、多寫、多練以及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講。事實證明,以上的方法雖然傳統,但效果顯著,在語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創新的時候,吸收和融會傳統教法的長處顯得尤爲重要。

二、新方法實施中產生過的錯誤做法

(1)導學案運用中的錯誤做法

我們這次高一語文的新課程教學一個重要的“新”的標誌、新生事物是“導學案”。“導學案”在山東兗州一中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它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我們在實施過程中,出於經驗的不足和對學生學情調查瞭解的不夠,往往會採取這樣一種片面做法——只注重導學案的“學”和“講”,卻忽視了導學案的“導”,結果經常會把課堂變成做題目(做導學案)和講題目(講導學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厭學。事實證明,如果導學案只“做”只“講”卻不“導”的話,對學生的“學”恐怕很難產生什麼積極的、正面的影響。所以,如何設計好導學案並進一步利用好導學案,使它能夠真正調動學生、激發學生、解放學生是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需要我們每一個新課程的參與者、經歷者好好動一番腦筋。

(2)合作學習中的錯誤做法

新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資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對於什麼是合作學習,我在實踐中曾有過這樣那樣的一些錯誤做法:

①、將小組合作等同於小組討論。當教學進行到某一環節時,我便會要求學生“分組討論這個問題”。於是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了。其實,這樣的小組討論由於不是在明確的團體目標指引下的羣體學習行爲,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②、教師缺場。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我有時會退至教室的一側耐心等待,有時又如蜻蜓點水般在各學習小組間遊走。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我再開始依次聽取各組的彙報,彙報完畢,課堂教學活動便宣告結束。其實這樣的合作學習事實上只是一種形式,因爲缺乏教師的指導,學習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學習被用得過濫。有的時候我在課堂上不分問題是否合適都讓學生進行討論。合作學習呈現極大的隨意性。其實有的合作任務很簡單,更適合自主學習,完全沒必要合作學習。有的問題學生意見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討。頻繁、無價值的合作不但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還容易使學生養成遇到問題淺嘗輒止,一味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事實上,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兩者並不排斥。

④、小組中分工合作意識不強。沒有分工就談不上合作,但有時候,在我的課堂上,往往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分工,學生做的工作只是一個意見交流,最後找一個同學來彙報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組中比較積極的學生會經常被推舉來做彙報。這樣,很多學生根本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以上兩點新方法中的錯誤做法是我在新課程實施中曾經有過的較爲突出的現象,可能還存在着其他的問題,篇幅有限,在這裏就不一一說明了。

總的來說,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們不但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有發現問題、預防問題的能力。在這裏提出幾點誤區也是爲了使我們的教學之路能走得更順暢。問題出來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更應該防患於未然。在新課改的.路上,讓我們少些誤區,多些成就,在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進!

高一語文教育隨筆篇3

一、走語文教學正常路,熟知課程標準,紮紮實實教語文

各級各類學校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足開好語文課時,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使學生具有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爲今後進一步學習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較爲成熟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務必強化知識積累意識,言語品讀意識,語文課堂應該透過咀嚼品味語言文字的方式,去觸摸言語生命的體溫、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進主人公、作者的內心,從而引導學生思考生命之情氣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最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反對教學之浮誇過度挖掘文字人文內涵讓語文變了味,也反對教學理科化過分注重字詞句篇講解而讓語文丟了味。語文教學要回到聽說讀寫訓練的本原上來,老師紮紮實實教,學生紮紮實實學。

二、走閱讀積累路,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一種教學方式

語文素養的形成,必須走閱讀積累這條陽光大道。多讀書,多積累,在閱讀積累的過程中進行水到渠成的寫作,這纔是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閱讀,經過兩年的讀書積累,高三複習必會事半功倍。

作爲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閱讀、寫作,跟學生共閱讀、同成長。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以教材爲突破,少分析,多引導,多提供與教材同題、同類的其他文章讓學生進行充分閱讀,多讓學生去領悟體會,教師少分析講授灌輸。

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推薦適當的閱讀內容。讓學生真正喜歡閱讀,愛上閱讀。在閱讀中,課內與課外並重,千萬不要顧此失彼。

搭建平臺,爲學生的閱讀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場所,讓學生收穫閱讀的成果,感受到閱讀的成功與幸福,從而戀上閱讀,終身閱讀。建議每個班級必須設有圖書角,閱讀寫作成果展示欄,條件成熟時可以辦班級報,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閱讀寫作成果展示欄和班級日報,以及讀書交流會、讀書節等爲平臺,展示學生閱讀寫作成果,維持並鞏固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走養成教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點滴開始

語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學科,它天生是“農業”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長規律,需要日積月累的養成,絕非一蹴而就。

高一學生應當人手一冊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書,才能培養出學生隨時查閱、時時積累字詞的好習慣。特別是古文閱讀,離不開字詞典的幫助,勤翻字典,勤做筆記,文言文是可以自學的。

同時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三本筆記本:一本用於寫週記,一本用於作爲讀書筆記,包括摘抄和讀書心得,另一本用來練筆,包括自己的隨筆和老師統一佈置的寫作任務。

週記本——每週堅持寫一篇,長短不限,不計較形式。寫每週自己最有感觸的事物,即把每週最想記錄的事、人、物、情、理寫下來。

讀書筆記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質兼美的文字,每週不少於寫三篇讀書心得。讀書心得就附在相應摘抄的內容後面。注意註明摘抄內容的出處。摘抄和讀書心得都應標註序號,每兩週利用一節課檢查、交流。

練筆本——一學年只統一佈置8次作文,自由練筆不少於每兩週1次。高一這一年的練筆以模仿爲主,結合讀書筆記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議老師創辦辦刊,推廣優秀作文的成功經驗。

此外定期舉辦與語文閱讀有關的詩詞朗誦、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比賽等主題月活動。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不斷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將口頭表達、閱讀、寫作三者有機融合起來。

四、走作作文教學常識路,喚起寫作熱情、加強思維訓練,多寫多修改

思考的常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思考,作文的過程必然是思維的過程。但由於教育的功利性,許多老師忽略了學生“思考”的環節,學生壓根兒就不會“想”,程式化、模板化,沒有生活體驗、沒有思想、沒有情感,說空話、套話自然就成了學生作文的通病。“沒有了‘想’,是無法感受‘聽說讀寫’的快樂的”,作文一定要教給學生這樣的常識。當然,要想讓學生成爲思考的人,教師就不能不會思考。

熱愛的常識。寫作的至高境界是熱愛,一個人能愛寫作,視寫作爲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寫作對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內容,一天不寫點東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這樣的寫作已不追求所謂“成功”,而成爲生活的樂趣,是真正爲人生的寫作。讓學生熱愛寫作,首先老師應是熱愛寫作的人。建議老師常寫下水作文,言傳身教,積極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此外,學校裏形成的好的寫作作風,對學生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敢寫的常識。斯賓塞說,在根本上,寫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寫作變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的能力。作文教學需要把寫作的權利交給學生,培養他們敢寫的意識,只有敢寫,纔可以在不斷的寫作中走向熟寫。所以,我們主張要營造寬容和寬鬆的環境,讓學生自由寫作。其實,寫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眼前有什麼,心中有什麼把它寫下來,沒有走樣;拿給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麼,這就行了”(葉聖陶語)。總之,一句話:敢寫,就好辦了。

讀書的常識。在此不做贅述。

發現的常識。現在的學生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遊離在觀察之外,自然無所發現。故而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開拓寫作的領域,讓他們有發現的意識,特別是要讓學生在熟悉的地方有發現,因爲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無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發現或發明。

修改的常識。文章寫完了,看幾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葉聖陶語),是一個好習慣。文章爲何要修改?就如“從樹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過就常情說,拾枯枝作柺杖,總難得恰好合用,所以還要修理修理”(張中行語)。關於文章修改,老師可以手把手教學生修改;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過程中還可以把要求說得明確些;引導學生積累修改的經驗,循序漸進等。

總之,高一語文教學是高三複習的基礎,唯有夯實閱讀積累之基礎方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只要老師肯讀書、學生肯讀書,老師熱愛寫作、學生熱愛寫作,其餘的就好辦了。

高一語文隨筆14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爲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方,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爲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爲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後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明白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啓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爲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彙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字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爲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後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後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於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質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質。”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衆人之長於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後想一想自己誠如何明白他們,感受他們。之後,許多學生在週記中談了學習後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爲,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高一語文隨筆15

兩情一景,隨心而定。滿目蕭條,淅淅瀝瀝的秋雨勾勒出一幅悲涼的畫卷,泛着絲絲涼意;落葉滿地,似有若無的提醒秋的哀傷。這是悲。

絲絲雨幕,爲人消去濃濃的暑熱,還大地一分清涼;落葉歸根,宛如一隻只蝴蝶,歡快的撲進媽媽的懷抱,享受溫暖。這是喜。

於秋,我愛他的靜,無關心境。頗有一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感觸。

萬物無言,少了那份喧囂,撫平了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望着那落葉會升騰起對家的思念;望着那彎腰的稻穀會有分收穫的的`喜悅;望着那風中傲然開放的菊花會堅定戰勝挫折的決心……不言中,已領悟很多。秋的靜,讓你卸下心靈的防備,撕下虛僞的面具,直面最真實的自己,坦坦蕩蕩;秋的靜,讓你領悟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真諦,人生原本就是在失去中不斷得到;秋的靜,讓你對未來多了一份期待,多一份體會未來的勇氣……

或許有人認爲秋是結束的象徵,卻不知有些結束亦是新的開始。他是一種沉澱,對過往的沉澱。因爲沉澱所以顯得靜,只有靜下來方可沉澱。秋之靜,是一種喧囂後的寧靜;是一種飽經風霜的沉靜;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靜……

獨愛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