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男孩子不願意學習,靜不下來心,容易暴躁該怎麼辦?

原因有三:

青春期的男孩子不願意學習,靜不下來心,容易暴躁該怎麼辦?

青春期的男孩子不願意學習,靜不下心來,容易暴躁,這確實是一件十分令人焦慮的事。

我家孩子現在也是處於青春期,脾氣比以往暴躁,只是他自小就有主張,一慣叛逆,現在也沒有感覺,有什麼特別大不了的。

當孩子不願意學習,不管老師和家長怎麼催促,都不起作用,只會產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如果採取強迫的方式,只會引來不好的結果。

開學的那一天,剛好他的同學,採取了一種極爲慘烈的方式結束了生命,不少媒體都在討論這事,所以,這也給我們敲了警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採取太過強迫的方式。

但是,不採取太過強迫的方式,並不意味着,就要聽之任之,能真正讀書求學只有這麼短短的幾年,這麼寶貴的時間就這麼得過且過,肯定不行。

那麼,當家長的,現在不能跟孩子橫着來,只能採取一種柔軟一點的方式,所謂的教育,就是有教無類,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獨有的解決方式。

比如我孩子,暑假的時候,怎麼也不肯再去參加競賽課程,爲此還爆發了好幾場衝突,我爲此也跟他談了一下心,後來才從別的家長那兒瞭解到,前陣子,有一批同學已經被挑選去參加了初賽,而我孩子沒有選上,這令孩子產生了一種挫敗感,感覺自己已經是被放棄的人選,所以,堅決不肯再去參加競賽課程。

哪料得,峯迴路轉,這次的選撥,又是他的名額,而且,是大家一致看好的對象。大家的看好,就令他突然找回了自信,一下又對競賽課程有了很大的熱情,每天晚自習回來,都還自己刷小藍本,自己開始計算競賽的事宜。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不妨跟他好好談談,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令他產生了挫折感,自我放棄。必要的時候,請老師或者同學們,給予一些適當的鼓勵,也會讓孩子重新拾起信心。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經歷巨大的身體和情感上的變化,這是他們根本無法控制的生物學的一個過程。生理成熟的過程伴隨着突然而強烈的荷爾蒙的變化會造成他們情緒的波動,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比較暴躁。大腦會經歷第二波發育,他們的大腦前額皮層仍然在成熟的過程中,而前額皮層是負責人的情緒管理的調節,問題的解決等等。

男生

①靜不下心,

②不願意學習,

③容易暴躁

3點在青春期一起爆發出來,的確讓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怎麼辦呢?

首先,男生有什麼運動方面的愛好嗎?有,家長多支援;沒有,家長使勁鼓勵。

孩子喜歡什麼運動,可以從日常關注的運動賽事上看出來,男生一定要有運動的習慣,青春期精力充沛,沒養成穩定的生活心態,沒有運動的習慣,多餘的精力沒處釋放,肯定坐不住、定不下心做任何事,而學習是十分枯燥且需要耐心的長期工程,所以,養成某項運動的習慣對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

其次,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這些科目,男生對哪些科目相關知識感興趣,課本雖然枯燥點兒,但動力、建築、機械、電子、香料、合成、過濾、催化、動物、植物、自然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氣候洋流、七大洲四大洋、南北極、赤道、沙漠、礦產、資源等等知識博大精深,一點兒也不枯燥。

最後,培養孩子幹家務活的意識和能力。別小看家務勞動的作用,生活自理和學習自主不僅不衝突,而且能幫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和統籌規劃某項事務的流程,生活處處皆學問,不做家務就不是真正在生活,又怎麼習得生活中的學問呢,我們在養育中犯了太多脫離生活實際只盯着排名成績的錯誤,做家務表面上看不出和學習的關係,但深挖學習品質和認知的形成,哪一點能離開具體的生活呢!

錢花在哪兒哪兒有面子,心用在哪兒哪兒有收穫,牛不喝水強按頭,牛會暴躁;孩子不愛學強迫學,孩子也會暴躁,家長要試着找尋開啟孩子心靈的突破口,當孩子對有意義的事情感興趣、着了迷,不用逼迫,他自己就一頭扎進去不願意出來了,養育孩子是技術活,家長得掌握點兒套路。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很多孩子會跟之前會有所改變,比如不愛學習了,脾氣暴躁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在青春期裏,最忌父母跟孩子對着幹,孩子就會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遠。所以,希望父母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很多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孩子13歲就開始進入青春期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從身體、外貌、行爲、自我意識、人生觀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已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觀念,有了反抗心理,不想事事都被大人安排。在學習上更是靜不下心來,容易暴躁。

那麼,針對這一情況,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引導與幫助呢?我想可以分爲以下幾個方面:

針對暴躁、靜不下來、不想學習的青春期小青年,以我的認識,可以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多理解。理解萬歲,掌控自己的荷爾蒙,也是需要智慧和時間的,何況每天又處在強壓之下,生活在枯燥之中。多理解孩子,做家長就應該有個過來人的樣子,不要隨便指責,不要隨意扣帽子,最後讓自己也跟着孩子的情緒走。

二是,抓重點。成長中的事瑣瑣碎碎,青春期的妖千變萬化,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就放他們一馬,作妖就作一會兒吧,釋放釋放就好了。他急躁,你寬和,慢慢就能緩和了吧。

三是,多幫助。孩子急,除了生理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爲學業上遇到了困難,自己又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家長呢只會督促嘮叨,實質性的忙幫不上。想想,如果,孩子一門功課遇到瓶頸,你呢可以高屋建瓴得給予指導,他可能就沒有那麼急躁了。所以,家長要多幫助孩子,自己不行,求助他人。

就看家長怎麼看呢,那我給你幾個選擇:

第一種:強迫孩子繼續學

結果你自己知道,孩子更不願意學,更暴躁

第二種:那不願意學,就不學吧,聽之任之

結果孩子懶散下來,反正也人管,愛幹什麼幹什麼?最終孩子失去追求的目標,散成麪條了。

第三種:不願意學習,靜不下心來,家長們先暫時放一放

1、仔細觀察孩子有沒有其他興趣與愛好,陪孩子一起找到提高孩子成就感的突破口

從而使孩子找回“自信”

2、給孩子定一個小一點的學習目標,達到了及時鼓勵!

3、發現孩子的進步(哪怕你是一點點)

4、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專注學習方面的督促,而是要採用迂迴的方法

舉例說來:孩子已經積食了,你還要讓他一個勁的吃飯,那怎麼辦?

肯定是先不讓他吃,讓他運動,吃助消化的藥,等到胃空了,再吃纔會健康

如果家長一味地想着,不給吃怕餓着了,那孩子一直食慾不振,反而越來越瘦了

這是進入青春期孩子通常的表現,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沉着冷靜好好應對,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引入正軌纔是父母和老師應該做的。

如何正確的引導,那就要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產生這些表現的原因。

原因有以下兩點:

隨着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一些顯著變化,個性發展上也出現了一些顯著表現,主要表現在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自我意識增強、對異性的啓蒙認識等諸多方面。總體來說,初中生出現不願意學習,脾氣暴躁,靜不下來主要原因是生理和心理引起的變化。

第一,自我意識增強

他們已經具有強烈主觀意識,但是社會經驗少,表現爲偏執性,也就是俗話說的“我最大,誰管我也不服”的性格發展,不成熟的表現。由於進入青春期後,青春期的孩子出現了成人的一些身體特徵,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以爲自己長大了,這種變化是突變性的,對於孩子來說不適應就會變得恐懼,會持續一段時間,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將自己向成人學習並開始注意自身,比如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開始打扮自己,開始注意異性對自己的態度,開始去有意無意的吸引異性,比如開始思考反省“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該成爲什麼樣的人”,開始更加深入的去認識事物,這些都導致他們的精力轉移,從而對於學習興趣就會變淡,很難靜下心來去考慮學習的事情。

同時,初中生這個階段的性格還表現在偏執性,也就是自以爲是對的,偏執性的認爲自己是正確的,且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因此,當聽到別人在低聲講話,便斷定是在議論自己;當看到別人面露微笑,又認爲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師多看了他一眼,就會認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總之,他們覺得周圍人時時刻刻都在品評他,這種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壓抑、孤獨而且神經過敏。

這些都使的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無法安心學習。

第二,逆反心理作祟

主要表現爲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爲傾向。對父母、老師等所有人的逆反。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心理是矛盾的。逆反父母,但卻需要父母給予經濟供養;逆反老師,但是還要聽從老師的安排;逆反社會,但是還無法掌控;逆反同學,但是卻無法左右。逆反卻不獨立,導致出現情緒上的對抗,主要表現有態度強硬、舉止粗暴;漠不關心,冷淡相對;交際關係緊張等,這些存在的問題也都會轉移學習的注意力。

以上突出的兩點很容易會在青春期階段出現,且會越演越烈,導致成績下滑,會走進惡性循環中。

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及時的青春期教育。

家長、老師要及時的告訴孩子青春期的發展特點,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一些變化是正常現象,說明自己長大了,作爲小大人,要有擔當有責任纔對,不能小肚雞腸,告訴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要讓他們去花心思去自己思考,要善於引導。對孩子要多一些關心和幫助,他們需要溝通,需要理解,也需要幫助,不要把他們依然當孩子對待,要保護他們的隱私,重視他們的想法,這樣纔會健康的度過青春期。

第二,榜樣的力量。

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的成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做到,用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歷去教育他們,用一些典型的事情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有正確的認識、正確的成長方向。

第三,包容和關心。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需要家長、老師更多的關心和包容,不要自詡自己是家長或者老師命令他們去做一些事情,也不要以你做的不對,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好好的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思考反省自己,跟他們講道理,他們已經有自我意識和自我判斷了,多一些關心少一些斥責,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和學習。

青春期是孩子的一個重要成長階段,我們家長和老師要重視他們的成長,多去關心和幫助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