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影響生理健康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因爲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導致我們的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一定的變化,在這其中,我們也是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纔可以,一起來看看心理影響生理健康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1

心理狀況不佳對身體的影響

美國家庭醫學會的'報告說,心理狀況不佳會消弱身體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

因生活方式改變導致壓力增加和其它心理健康問題,會給整體幸福感和健康造成損害。心理壓力與許多疾病聯繫在一起。而且,心情不好還會加重生理不適。

壓力,焦慮和抑鬱會導致睡眠障礙,消化不良,後背疼痛,頭痛和疲勞等生理問題。身體釋放壓力激素會增加血壓,並誘發憤怒,好鬥,恐懼或其它負面情緒。如果這種情況維持時間較長,壓力激素水平持續較高水平會導致腦化學品變化。這很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睡眠不好,頭痛和其它慢性疾病。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

現代生活方式讓肥胖變得流行,這使人變得不好動和懶惰,並因此更容易感染和患病。另一方面,身體不適也會導致情緒變化,讓人變得易怒和性情古怪,最終影響幸福感和健康。

感情破裂和失去愛人等情緒刺激會讓人感覺意志消沉。這些事情還會讓人變得抑鬱。如果壓抑情緒,還容易形成好鬥和憤怒爆發。心理有問題的人更容易冒險做不安全的事情,如濫用物質,暴力,自殘和自殺等。

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說,疼痛令人抑鬱,而抑鬱也會導致疼痛。慢性疼痛的患者更容易發展成心理疾病,並且抑鬱病人也更容易變得持續疼痛。

研究還證實,心理健康問題會加重生理疾病,反之亦然。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可以透過糾正態度和適當治療克服這些障礙。僅治療一方面並沒有效果。因此,注意自己的情緒,確保生理和心理健康平衡很重要。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2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心理健康直接關係人的身體健康,許多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的疾病都和心理有關,憤怒的情緒引起血壓升高,如果憤怒情緒得到平息,血壓隨即恢復,如果憤怒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處於慢性憤怒的狀態,高血壓就會持續,最後形成各種併發症。

除此之外憤怒情緒還會產生頭部和頭頸部肌肉痙攣,好像有異物梗阻塞喉頭,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胃部不適、心悸、頭暈、出汗、嘔吐等不適症狀。

情緒愉快食慾增加,情緒不悅食慾減退,長期的消極情緒會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過敏性結腸炎等疾病。

憂鬱情緒,研究表明,當人憂鬱的時候,其胃黏膜處於貧血狀態,胃酸分泌低下,胃運動功能受到抑制,若長期處在這種狀態,胃黏膜就會出現出血或者是糜爛等症狀。

興奮,情緒過分的波動,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容易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血管收縮,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一、生理因素

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和疾病。

(1)遺傳

遺傳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個體是否表現出心理障礙或心理異常,關鍵還是在於後天環境作用。在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遺傳因素所決定的不良傾向還可以得到預防和糾正。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 第2張

(2)疾病

除了遺傳因素之外,病毒干擾、大腦外傷、化學中毒、嚴重軀體疾病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心理障礙甚至精神失常。

二、家庭因素

家庭結構、教育方式、家庭環境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學校是孩子的第二家庭”。學校的系統教育對孩子社會行爲塑造是其他機構無法代替的。

四、社會因素

孟母三遷的故事從小就耳熟能詳。可見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直達關鍵的。接觸過什麼人學什麼話,這是孩子白紙作畫的成果。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個體某方面的因素如外貌、能力、習慣等也會影響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徵是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品質,同樣一種生活挫折,對不同個性的人,其影響完全不同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3

情緒

設想一下,如果你可以思考和活動,但是卻沒有感覺,生活將會怎樣。你是否願意不再有恐懼的感覺,但同時也不得不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如果沒有了情緒,你的生活將會怎樣?

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emotion)定義爲一種複雜的軀體和精神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以及行爲反應,這些是對個體知覺到的獨特處境的反應。

達爾文將情緒視爲一種遺傳而來的,對世界上一定程度的複雜情況作出反應的特定心理狀態。跨文化研究透過提供一些例子來說明面部表情的產生和識別具有普遍性,從而支援進化論的觀點。

透過對5-12個月大的嬰兒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存在一些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如:嬰兒對於重複出現的表情(如驚奇、害怕和憤怒)的興趣有所降低,當嬰兒隨之看到一張不同情緒的照片時,他們又重新表現出興趣;嬰兒還會對快樂的表情作出更多的積極動作(比如靠近和微笑),對生氣的表情作出更多的消極動作(比如躲避和皺眉)

此外,全世界的人們,不管文化、種族、性別或教育有何差異,都會以相同的方式表達基本情緒。同時,可以根據他人的面部表情來推斷他們正在體驗的情緒。雖然全世界的人們對於特定範圍內的情緒表達方式具有共同的基因遺傳機制,不同的'文化對情緒的掌控仍存在不同的標準,文化爲情緒應該怎樣及何時加以表達樹立了一個常規。例如:東西方文化在某些習俗上的表現差異,以及個人主義VS集體主義文化中對負性情緒的表達控制程度差異。

情緒理論

自主神經系統(ANS)、邊緣系統和皮層的一些區域都參與到情緒的生理反應中來。自主神經系統透過它的交感和副交感系統的活動同時爲軀體的情緒反應做好準備。對於輕微的、不愉快刺激,交感系統更加活躍;而對於輕微的、愉快的刺激,副交感系統則更加活躍。當兩種刺激的強度都增強時,會導致兩種系統活動的增強。生理上,諸如恐懼很憤怒等會激活軀體的緊急反應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引導腎上腺釋放激素,進而導致內部組織釋放血糖,升高血壓,增加汗液和唾液分泌;副交感神經系統會抑制這些活性激素的釋放。

心理影響生理健康 第3張

荷爾蒙和神經方面的喚醒全部歸由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的控制,他們是情緒和進攻、防禦和戰鬥等模式的控制系統。在神經系統的解剖與研究中,作爲邊緣系統一部分的杏仁核的作用特別重要。如:一位病人在控制她的癲癇手術中,左右兩側的杏仁核受到了損傷。這次手術的結果之一就是,病人很餓那知覺到氣憤或恐懼的情緒。

皮層也因爲它的內部神經網絡和它與軀體其他部分的聯繫而被牽扯到情緒體驗中來。皮層提供聯繫、記憶和意義,將心理體驗和生理反應整合起來。

典型的情緒理論試圖明確生理喚醒和個體的情緒體驗之間的關係。

坎農——巴德的中樞神經過程理論認爲:喚醒情緒的刺激同時產生兩種效應:透過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軀體上的喚起;透過皮層得到情緒的主觀感受。

當代理論更多地假設認知成分在以一種評價的形式,參與到對情緒體驗的解釋中來。即情緒體驗是一種生理喚醒和認知評價(cogntive appraisal)相結合的狀態,兩者對於情緒的發生同樣重要。

情緒通常可以激勵人們,理論家認爲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着倒U型曲線的關係。這一曲線預測太低或太高的喚醒都會損害績效。決定喚醒水平的關鍵是工作難度。當難度較低,工作變得簡單時,最佳水平——要使工作最爲有效的水平——也會提高;對於困難或複雜的工作,成功完成它的喚醒水平位於連續體較低的一端。這一關係被稱爲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情緒還在一般的社會關係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情緒對於禮貌有很大影響,處在悲傷情緒中的人們最爲禮貌。情緒對於親社會行爲也有影響,當個體處於最佳健康狀態時,他們更願意作出各種助人行爲。

情緒同時決定認知過程的內容和效率。情緒依賴性記憶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們發現,如果他們當時的情緒和將事件存入記憶時的情緒相同,他們更容易提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