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色彩設計

導讀:

服裝色彩設計

服裝色彩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面料色彩、服飾色彩、服裝整體色彩形象”等內容,都是服裝色彩的組成部分,研究服裝色彩不能只侷限在一個狹義的範圍內。從社會形態與發展的角度來看,生產力永遠是生產關係的基礎,任何物質形態的視覺表現都具有其時代特徵。服裝的染整工藝是服裝色彩的生產力基礎,也是我們研究服裝色彩設計與應用的基本前提。數字技術的更新與普及,使我們對服裝色彩的研究有了更科學的手段,可以從容面對原有工藝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與演變。

一、染整工藝是研究服裝色彩的基礎

染整工藝實現了服裝色彩從虛擬到現實的過程,之所以研究它,就是爲了把握“從平面的色彩方案到服裝面料色彩”的科學化實現過程。瞭解染整工藝的相關知識,以便於使我們較好的預測和控制服裝色彩設計的最終效果;反過來說,瞭解染整工藝對色彩的影響,也有利於我們在進行服裝色彩設計的過程中,學會控制服裝的製造成本和工藝難度。如圖所示,“紋樣、圖案的色彩”是虛擬的,“面料織物”是肌理的元素,織物整理是面料色彩的材質基礎;整體把握面料的色彩效果必須綜合考慮三者因素的影響。

如何實現這三者合一的視覺效果,就必須藉助現代數字手段來虛擬表達。利用現代的數碼圖形的手段可以虛擬出面料的最終效果,可以省略手工打樣的煩瑣過程,在進行面料開發的過程中,減少成本,易於設計活動的交流與實現。

二、服裝色彩的立體感與流動性

服裝色彩的最終效果是依附在人體上,是一個全三維的展示形式。尤其是對於材質感特別明顯的面料,光色與空間對服裝色彩的影響越強烈。即使是一種單一的色彩布料,在光的作用下,也會呈現一種簡單的節奏美,並沒有因爲色彩的單一而乏味,相反呈現出端莊、素雅的視覺美感。在不同的時間與環境條件下,色彩視覺也有很大的差別,在研究服裝的色彩時,冷暖光色的不同也是需要考慮內容。研究服裝的色彩規律與單純研究平面色彩是有很大差別,空間的影響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因素。對於絲織物與裘皮等面料的服裝,以及“抽褶、摺疊、鏤空、編織”對面料的處理手法,光對服裝色彩的影響就更加明顯了。可見在進行色彩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色彩的平面效果,更應從三維立體的形態展現中去思考。

服裝的色彩還具有很強的流動感。光與影的變化是一種流動,時代的變遷,空間與空間的轉換也是一種流動,流動的色彩有時印象深刻,有時候稍瞬即失。把握人的視覺心理與服裝色彩的設計關係,有利於服裝色彩的整體設計。不能忽視這種流動的視覺感受,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當視覺變成一種資訊的時候,視覺實際上就象在篩選與處理這種資訊。

三、服裝色彩與“大環境”的調和研究

色彩美的最終目的就是調和,色彩自身需要調和,色彩與環境也需要調和。如果服裝作爲一個獨立的物質形態,服裝與人、空間、時間、職業需求、社會活動、文化影響等都需要調和,我們可以籠統的把這些除了服裝以外的因素統稱爲“大環境”。

1.服裝色彩與人體生理特徵的調和。物質環境中的人體即指人尺度特徵。人類從一出生都希望自己的身材是健康、勻稱而美麗的,服裝色彩的搭配也希望朝着這個美的方向進行。比如下肢偏短的人,就不希望上衣與褲子的色彩明度差距過大,身材太瘦小的人不易穿着過於淡雅的服裝等等。無論色彩的設計怎樣搭配,最終都會接近一個美的標準進行,儘量從視覺的平衡上協調解決色彩問題。另外,膚色作爲人的基本生理特徵也是服裝色彩的調和必須考慮的因素。

2.服裝色彩與時間、空間的調和研究。我們經常提到“時裝(T&G)”這個概念,其實就是在解讀“時間Time與服裝Garments”的調和關係;我們還應該提出一個“空間服裝(R&G)”的概念,這裏說的空間不是“時空”的意思,而是指Room空間,包括空間尺度與風格兩層意思。在現代設計中,服裝色彩從時間到空間的研究已經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空間環境也是現代服裝色彩研究的重要物質基礎。從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角度來看,服裝與空間環境始終是密不可分的,服裝色彩究竟需要融入環境、服務環境,還是需要從環境中顯現出來?反過來說,服裝的色彩有沒有可能組織了新的環境空間。

3.服裝色彩與物質功能的調和研究。服裝作爲一個物質體,必然有其功能要求,保暖、遮羞是原始狀態下服裝的基本功能,服裝材料是自然界的最原始物質,如樹葉、獸皮、麻等,其色彩還不存在考究的設計。而現代服裝材料大多是複合性的,工藝的成熟決定了色彩選擇的多樣性。研究現代服裝的色彩功能,必須在熟悉各種色彩調和的基礎上,去研究服裝色彩的功能。例如:在寫字樓工作的人,爲了減少因爲長時間注視屏幕而使眼睛感到疲勞,所以應選用可以放鬆人的視神經的顏色如淺談的藍、綠等。再如兒童、交警或環衛工人的服裝色彩必須醒目,有的施加熒光粉等物質,是爲了提醒注意的功能需求。社會分工越細,服裝色彩的功能會越成熟,研究服裝色彩的物質功能,可以健全行業的用色規範,提高社會生活的質量與生產活動的效率。

4.服裝色彩與心理學的研究。在第二十四屆奧運會中,美國黑人短跑名將格里菲思·喬伊娜一人獨攬3枚金牌。賽後她透露,時髦花哨的服裝,正是她精心佈置的心理戰。事實證明,穿色彩搭配合理的運動裝,不僅會提高運動員自身的比賽信心,而且對影響對手的比賽適應性還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服裝在解決溫飽、遮羞、舒適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服裝色彩因爲氣候環境的改變,顯示了服裝的季節性;服裝爲自己而穿,體現性別功能,也能傳達休閒或展示的功能;服裝爲了某種場合而穿,充分體現了服裝的環境功能;服裝爲他人而穿,是取悅、炫耀、服務等心理需求;服裝爲了體現或代表某種特殊時刻、儀式而穿,是服裝的紀念等。服裝色彩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是豐富多彩的。

5.服裝色彩與文化的調和。地域、風俗文化、歷史文化、人文文化、國際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特徵對色彩傾向是不同的。這裏重點強調服飾色彩與文化的調和問題,無論是傳統色彩、現代色彩,還是商業流行色,均對服裝色彩設計產生重要影響。尊重傳統文化是研究服裝色彩與文化調和的基礎。不同的地域,受地理、宗教、歷史發展的沉澱的文化不同,人們對於色彩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但在國際一體化的文化背景下,服裝色彩也是無國界的,“盛唐服裝”、“藍印花布”等具備我國民族特色的東西也流行起來。把民族的東西推向世界,也是每個設計師的責任所在,盲目把傳統服飾文化色彩與現代文化等同起來,或者完全的拷貝,也不是民族繼承之法。研究服飾色彩文化必須變通觀點,即要走出國界,又要保持民族特色。

四、服裝設計“形與色”的研究

服裝色彩往往與圖案結合起來考慮的,圖案是構成色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形”是“色”的基礎,“色”依附“形”而設計。

1.圖案與造型是服裝色彩的設計基礎,服裝色彩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圖案藝術的表現上,圖案作爲面料的裝飾與機理,起到進一步美化與充實的作用,圖案色彩的主色調決定了服裝的基調,色彩與肌理產生完全互動的關係。

2.面料紋樣與肌理的裝飾有多種形式。有各種自由紋樣,各種適合紋樣:形體適合、角隅適合、邊緣適合等。圖案的結構也很豐富,常見的二方連續紋樣:散點式、直立式、水平式、波紋式、綜合式等;四方連續紋樣:散點式、條紋式、連綴式、重疊式等。爲了保持面料的完整性,適合面料的圖案一般具備“四方連續”的紋樣特徵。另外,面料的印花方式的多樣性產生了不同肌理效果。瞭解這些基本的印花方式,可以確保在設計面料色彩時更好的控制視覺效果。

3.把握服裝的色彩與構圖之間的平衡關係。不同的構圖選擇不同的色彩組合,一般情況下,重點把握色塊面積與構圖之間的聯繫,面積分布按照“主色、副色、輔助色、補色”順序由大到小。當然也不一定先有構圖後有色彩,有的設計作品首先由色彩聯想設計,再去選擇恰當的構圖,以更好的體現色彩的魅力。



五、現代服裝色彩的數字調和分析

隨着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色彩在虛擬技術領域的成熟與普及,傳統的色彩設計模式被虛擬手段代替,便於討論研究與修改,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這些有用的規律可以結合服裝特徵來論述,簡單來說有以下幾種色彩搭配調和的方式:

1.色彩的相似或同類色的搭配調和。主要是指明度、灰度不同的兩種同一類顏色相配,或者是色相環中一組相鄰的色彩。比如:藍灰配天藍,墨綠配淺綠,咖啡配米色,暗紅配粉紅等,同類色配合的服裝顯得柔美優雅,層次清晰,單一節奏極易調和。用數字手段表達色彩則更清楚,如CMYK色彩模式中,紅色R=M100,Y100,暗紅色可以加K值來表達,如M100,Y100,K50;淺紅色可以減少數字值,如M50,Y50。

2.色彩的對比調和。對比色調和指在色相環中兩個相隔較遠的顏色相配,數字關係如:紅色(1)與綠色(5)、青綠色(6)、藍色(7)等,這種配色用在服裝面料上比較強烈,非常豐富的色相感。色相的差異比較大,如果是純色,令人感覺到強烈的視覺衝突,明顯的動感、活潑等精神象徵。補色調和是指色相環中兩個完全相對的顏色的配合,如:紅(1)與綠(5),青(7)與橙(2),紫(9)與黃(3)等,補色相配能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果用的不好就顯的刺眼、俗氣,總體而言要把握“大調和、小對比”的色彩關係,除了面積因素,明度差異大的補色也容易調和。補色應用在服飾色彩的案例比較多,在整體服裝色彩效果中可起到點綴的作用。

3.有彩色與無彩色的調和有彩色與無彩色放在一起,可以襯托出有色彩的飽和度,而無彩色又可同時隱約含有有彩色的色相特徵,這種調和的方式可以產生比較持久的視覺舒適度。以CMYK色彩模式爲例,無彩色考慮的僅僅是K值的變化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