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不早干預影響一生

孩子不說話、不合作、不喜歡結交小朋友、行爲怪異(如轉圈、撕紙、按開關、沉迷電視、聽音樂等),這對孩子來講可不是小事。醫生指出,這可能是兒童孤獨症樣障礙的表現,但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對兒童孤獨症樣障礙的識別率和關注度遠遠不夠。

兒童孤獨不早干預影響一生

近日,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靜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孤獨症樣障礙在幼兒時期的診療和干預極爲重要,干預矯治在2~5歲時最有效,如果錯過這個最好時機將會伴隨終生。

兒童孤獨症樣障礙常被誤診

奇奇是一名10歲的男孩,脾氣暴躁,經常和同學爭執打架,注意力不集中,難於遵守學校秩序,滿腦子奇異想法而且固執己見;另一方面,奇奇成績良好,尤其是英語和數學方面表現出過人天賦。一直以來,奇奇都被當地各大醫院的醫生診斷爲小兒多動症,並堅持服藥治療,但收效甚微。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靜進指出,奇奇患的並非小兒多動症,而是兒童孤獨症樣障礙中的一種——阿斯伯格綜合徵。患有這種病的孩子有與人交往的慾望,但卻因難於理解人際關係規則,缺乏社交技巧而感到受挫,表現出怪癖的一面。

研究表明,近年來兒童孤獨症樣障礙呈現出明顯的遞增趨勢,英國爲0.57%,2005年美國《新聞週刊》報道,估計美國166名兒童中就有一人患有孤獨症,男女比例爲4:1。

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孤獨症誤診率極高,一些地區誤診率在80%以上,原因主要在於缺乏對孤獨症缺乏認識,不少人認爲“孩子大些語言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