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文章

青春勵志文章1

每一個年輕人都懷揣着一個夢想,就像嫺熟的釀酒師一樣,淘米、蒸熟,然後小心翼翼的倒入發酵缸裏,測溫度、聞味道,默默祈願,默默等待着酒缸裏的酒香淌過鼻息。我們年輕呢,我們經得起等待,歲月讓我們長成了大人的模樣,但我們有的是時間,好像一場電影,我們還處在電影的上半場,即使,錯過了,失敗了,不是還可以看下半場麼?因爲年輕,我們擁抱着希望,就像隨風展翅的風箏一樣,只要我們越跑越快,風箏就會越飛越高,希望也就越來越高,高得可以藐視世間萬物,高得可以穿越雲層,羨煞每一個雲層下的看客。我們有的是腳力,即使一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絆倒了,傷得筋骨疼痛了,我們毫不畏懼,用手擦一擦痛處,拍掉身上的塵土,強忍住那一絲疼痛,繼續前行!這時候的我們想像自己成了一隻雄鷹,越是暴風雨來臨,我們越是要尖叫一聲,然後衝向雲端!我們一路前行,一路聽到了歡呼聲,看到了美麗無瑕的風景。前行的路上多美啊,有春花秋月相隨,有朝露晚霞相迎。我們邁開腳步,衝刺在綠茵場,穿梭在高樓林立間,在沃土裏揮汗如雨,在山林間撒播種子,面對着社會的叫囂滿腔熱血。

青春勵志文章

我們感覺自己是永遠的,萬物是永遠的。春天我們感到到了初春的溫熱的氣息,充滿了能量,身上埋藏的種子迸發着積極向上的力量,衝破厚厚的泥層,沐浴在春風裏;夏天我們可以仰視炙熱的陽光,因爲我們就是讓人們躲蔭的樹葉,面朝烈日,吮吸着大地;秋天我1們沉浸在收穫的喜悅裏,自詡着我們傲人的業績,我們可以隨秋風飛到任何一個需要我們的地方;冬天我們不畏雪花飛舞、凜冽,堅信自己不會被寒雪擊倒,可以毫不畏懼的站在空曠雪地裏大吼一聲:任暴風雪來得更猛烈些吧!

無限的風光盡收眼底,面前展開了遼闊的藍圖,我們歡呼勝利,好像有無數股力量在涌動。

終於,我們日趨成熟,擁有了家庭,步入了圍城,男人爲家庭在外打拼,女人圍着鍋碗瓢勺轉,剛剛落地的娃兒學會了啼哭;我們擁有了年邁的父母,耳邊多了幾聲煩人的嘮叨,年邁的親人開始離去。我們擁有了事業,有了一點成就,卻學會了抱怨,看到了自己力不從心,讀懂了社會冷暖,在人們的唏噓聲中變得沉默寡言。我們學會了隨波逐流,我們被社會打磨得光溜溜,我們再也找不到青春的激情。

終於,身邊的萬物沒有變老,我們卻悄悄生出了白髮,皺紋爬上了你的眼角,青春時摔跤的腿骨隱隱作痛。我們還未來得及喘息,當初被我們辱罵“沒有出息”的嫩小夥成了你的上司。萬物開始在眼裏變得沉靜,在宇宙裏,我們明白了自己就是一粒塵埃。

我們的青春哪裏去了?直到,遠方飛來一封同學的信箋,落款處看到一句美好的祝願:願我們青春永駐!而我卻頓時明白,青春其實轉眼即逝!

青春勵志文章2

大學4年,我聽了無數次講座和演講。在所有這些演講中,聽衆最多的,當然是那些創業成功者來做的演講。

演講結束之後,有3個問題被問得最多:“第一,你覺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麼?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營業額是多少?第三,你們公司現在招人嗎?麻煩給一個發簡歷的郵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這些以招聘和廣告爲目的的演講,題目中一定包含着“夢想”兩個字。

從那時候開始,我對“夢想”這個詞產生了懷疑。

現在,當我開啟電視,聽到最多的詞也是夢想。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說:“音樂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沒有它,所以我來了。”意思是:我想紅。臺下的評委問:“你的夢想是什麼?”臺上的選手說:“唱歌給更多的人聽。”意思還是:我想紅。

成爲明星是夢想,成爲冠軍是夢想,答對5道題目打敗4個人闖過3關也是夢想,甚至上電視3分鐘就被速配了一個戀愛伴侶,暈暈乎乎地就牽手下臺也屬於“夢想”。

我們是多容易被詞彙迷惑啊。自從有了“成功人士”這個稱謂,我們對於“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爲堂金做馬”;自從“夢想”這個詞被濫用,它所指代的內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鳴大放”,路人皆知。

如果馬丁·路德·金活在當今,他會不會說:“我有一個夢想……不過跟大家都差不多……”

1個月前我去臺灣,在大街小巷宣傳的,是一部臺灣本土電影,叫作《世界第一麥方》,梗概是:作爲主角的年輕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經過不斷地打拼奮鬥和經歷挫折,終於成爲世介面包冠軍。

“做最好的廚子”,“開計程車也能有很棒的未來哦”,這是臺灣現在對於年輕人的勵志教育

說實話,我看了之後,那種“大國”的自豪感立刻就涌上心頭,壯哉我大陸,臺灣果然是個小地方,這種“不入流”的職業竟然也拿來宣傳。

我去臺灣見到一個報社的社長,他說他的兒子讀了臺灣最好的大學——臺大,然後去哈佛讀了經濟學,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學位修完之後,他的4兒子對他說:“爸,我該唸的書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現在,我要去實現我的夢想了。”

按照我們的猜測,他兒子應該是去創業了纔對,結果,那個年輕人現在成了一名很優秀的西餐廚師。

我聽完這個故事,忙不迭地對報社社長深表同情,他卻非常詫異,他說自己非常爲兒子感到自豪。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麪包”也能被稱爲夢想;高學歷的年輕人去做飯,他的父親很爲這種選擇驕傲……這種種的命題,我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和理解,才承認:或許這些纔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爲了生存而工作,因爲不得不工作,他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不是出於熱情,生存環境纔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可厭的工作、無趣的工作,僅僅因爲待遇高於其他人而備受重視的工作——不管那項工作有多可厭、多無趣,這是人類最殘酷無情的磨難之一。

我們長久以來受此磨難而不自知,每日萬分苦悶卻不知它何起何終。

我們長久以來只承認一種“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長久以來以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去聽來自“過來人”的每一句規勸和告誡。

我們長久以來,都陷入對他人光鮮生活的羨慕,想走他人走過的路,到達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們長久以來都忽視的一個簡單的真理是:每個人選擇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我同意顧城的話:“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永遠會清楚地呈現在你面前,這和你的憧憬無關,就像你是一棵蘋果樹,你憧憬結橘子,但是你還是誠實地結出蘋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