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波爾卡

導讀:波爾卡表明它的體裁屬於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

 “波爾卡”這個標題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樂內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體裁屬於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起源於捷克民間,曾經風行全歐,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過這種體裁寫過音樂作品。它一般爲二拍子,節奏活潑、歡快。

什麼叫波爾卡

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2/4拍子的對舞。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認爲它源 於自己的文化傳統。19世紀30年代流行於捷克農村的一種波爾卡節奏的舞蹈的舞步爲波爾卡提供了基礎。這是一種輕快活潑的舞蹈,舞者面對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開握住女伴的右手,按這種姿勢,成對地沿着舞廳周圍逆時針方向旋轉行進。主要的舞步有兩種:一種是單足彈跳步,可以前進、後退或旋轉,稱爲波爾卡步;另一種是腳跟、腳尖輪流擊地的動作。

1840年,波爾卡由專業舞蹈家帶到巴黎,在奧德翁劇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師們又把它改編成一種有5個花樣(見鄉村舞)的舞蹈,深受公衆喜愛。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師採拉里烏斯把它帶到倫敦,又傳遍英國,從溫莎城堡到小城鎮的舞會上都在跳波爾卡。與此同時,巴黎和倫敦的劇院中陸續出現了一些表演性的變體。F.切裏託和A.聖-萊昂所創作的一種3/4拍子的變體稱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納的《被出賣的新娘》和J.魏恩貝格爾的《風笛手什萬達》等歌劇中也都運用了波爾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