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看淡親情,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有時候親情如果不能帶給你溫暖,相反只有痛苦產生的話,它這段感情只會成爲你的枷鎖,一起來看看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1

01 看淡愛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在兩性關係中,對於女人來說,沒有什麼比看淡愛情更能讓自己幸福的了。

看淡愛情,女人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憐惜自己。才能在這段關係中做到不黏不膩,親密有間。

相反,如果視愛情爲人生的全部,傾情投入,則會逐漸失去自我,男人也不會太珍惜。

馨兒是我大學時的上鋪姐妹,畢業後,一直聯繫着。有一次,在微信上聊天,馨兒很痛苦的吐槽了這樣一件事,字裏行間,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她的難受至極:

馨兒說:“她交往了一個男朋友,起初,兩個人彼此之間貌似都沒什麼感覺,只是和大多數談戀愛的流程一樣,約會、吃飯、看電影……不不鹹不淡,不溫不火的相處了半年。”

“後來,馨兒的媽媽突然得了疾病,男孩便跟着她一起忙裏忙外,去醫院檢查,辦入院手續,守護牀前……”

馨兒說,自己被感動了,從那以後,感情直線升溫,漸漸地深陷其中……

馨兒覺得,這應該是好事,兩人越來越親密,培養了感情基礎,也是踏入婚姻的重大利好。

“可是,就在我的感情升溫後,他卻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不合適在一起!”

莫名其妙的.馨兒問那個男孩:“那我母親生病時,你爲什麼那麼獻殷勤,對我那麼好?”

男孩輕描淡寫的說“就算是朋友,也會幫忙的吧,沒什麼的”。

後來,苦惱萬分的馨兒死纏爛打了好幾次,男孩開始還敷衍,後來直接消失的無影無蹤……

對話框裏,彈出一個大哭的表情:“怎麼辦,怎麼辦,我已經愛上他了,腦子裏,眼裏全是他,真的忘不了”。

02 看淡親情: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曾看到一個網友分享她的親身經歷: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

這位網友從小就怕孤獨,所以總是去主動的維持和親人之間的關係。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才覺得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網友有個弟弟,她發現,媽媽比起愛她,更愛弟弟。從弟弟上高中、大學、找工作、結婚,媽媽始終讓她掏錢,還說身爲姐姐理所應當。

網友說:“她的經濟壓力也很大,房貸車貸,公公婆婆孩子,還有那個好吃懶做的老公,再加上孃家人的“盤剝”,自己一度覺得生活無望。”

還好,後來,她想清楚了,看淡親情,弟弟也是成家立業的人了,也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作爲姐姐,可以引導督促,而不是一味的不斷付出。因此,當母親再向女兒開口提錢時,網友堅決的回答了“不”!

一個不良的原生家庭模式,它是讓你無法掙脫的枷鎖,有時會影響一輩子

03 看淡友情: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此話確實很有道理。

再好的朋友,也不會天天黏在一起,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分分鐘令你滿意。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不光是用在愛情上,也可以用在友情上。

人活一世,如同一輛奔馳的列車,人來人往,有上車的,下車的,無非都是過客,能陪你一起走到終點的,那是幸運中的大幸,如若有半途下車的,或者主動離別的,也要抱着淡然的心態,不強求,不挽留!

高爾基說:最好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深以爲然,遇到了,是人生旅途的錦上添花,遇不到,也不會損失什麼,只要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不浮躁,不氣餒,不狂妄,不脆弱,足以抵禦外界的滾滾洪流即可。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失去了什麼,而是如何面對已經擁有的一切。

願你我在紅塵中,以清淨心觀世界,以歡喜心度年華。人淡如菊,安然自若!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2

01:爲什麼一個感性的人,會變得成熟理性?

當一個人,因爲感性而遭到一次次慘痛的教訓後,他就會變得理性了。

理性並不是冷漠,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它。

理性這個含義,應該會隨着年齡閱歷慢慢的提升。凡是欲速則不達,生活中不用刻意強調順其自然。

吃過大虧的人,往往容易從一個感性的人,變得理性,貌似這句話都帶着感性。其實一個人經歷多了,自然會日趨理性。

就像一個走出校園的學生和一個走上社會的人,都是需要時間的歷練,讓一個單純感性的人,變得聰明,成熟理性。

在一般的情況下,感性的人,比較單純情緒化,很容易與人結交。因爲他把什麼都看得很美好,這樣的人把現實摻入了個人的情緒化。把一切都認爲是自己想的那樣美好。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人生經歷越多,對現實的本質就會看得越清晰。越是情緒就會顯得越麻木。

一個有理性的人,遇事往往不會慌張,任何情況下都能理智看待問題。

其實,越理性的人,也相對的越感性。而沒有理性的人,也未必比較感性。比如:我們看到影視作品想哭,或者感到害怕,就要想想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

如果是真的,那爲什麼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又爲什麼會是假的。

因此,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用辯證的思維考慮問題。

最後,我並不覺得理性和感性有好壞之分;而是認爲感性的人容易吃虧,理性的人比較成熟。

02:越是重視親情的人,越容易被現實辜負。

曾經認爲,即使窮困潦倒,走投無路,親情就是最後的稻草,也會伸出溫暖的`雙手。

人過六十,才明白,變質了的親情就只剩無情了,疏遠和冷漠纔是真正的面孔!實力永遠決定着你在親情中的位置!

任何時候只能相信自己。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 第2張

小時候,老師和身邊的親人,常跟我們說,做人要善良的,要多爲別人着想,多爲別人付出,多爲家庭做貢獻。

但是沒有人會跟我們說現實的險惡,世道人心的複雜。很多事兒你未曾經歷過,就肯定會吃虧的。

還別說在外部的環境裏,容易吃虧上當;哪怕在血緣關係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變得不正常。也許你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到頭來還是挽不回體諒和寬容。

歷朝歷代的這些忠臣良將,有幾個有好不場。功高蓋主的韓信,最後也死於呂皇后之手。

梁山頭目宋江,被招安徵方臘立了大功,回朝被封官踢爵後,最後還不是被奸臣蔡京、高俅所害。

抗金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後也被秦檜所害。

從以上這些事例中說明,一個人越是忠心耿耿,就越容易被辜負。

同樣的道理,在現實的家庭中,你的兄弟姐妹不重視親情,只習慣於動嘴皮子。反而你的父母更喜歡他們。而只會用心做事,只會吃苦的你,父母反而沒有把你放在心裏。甚至於太懂事的孩子反而落個不好的惡名。

03:做人冷漠,並不代表薄情,而是爲人處世的長久之道。

如果說,生活是一種姿態,那麼我寧願選擇冷漠;如果說對待一份感情,包括親情和友情,那麼我寧願選擇冷淡無情。

可惜人並非草木,往往總在交叉處令你左右爲難。人總喜歡在利益上面計較。總是爲了利益在傷害彼此的感情。這難道就是人生存的本能嗎?其實人生就是這樣。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3

01 過度偏心的父母

多子女的家庭,雖然一碗水很難端平,但只要父母盡力去做到公平,子女就會感受得到。過度的去偏向某一個孩子,晚年的時候並不一定能得到這個孩子的照看,而不被重視的孩子也很難盡心去照料。

很多老一輩都認爲女兒是給別人家養的,兒子纔是自己家的,所以總是會更加偏向家裏的男孩子,甚至早早的就跟孩子們講明,家裏的一切最後都是兒子的。

可到頭來,兒女都結婚了,真正能指望上誰,還真說不準。

02 生活習慣差且固執不願改變的父母

在熱播劇《都挺好》裏,倪大紅老師飾演的蘇大強就是這樣一個父親。蘇大強在妻子去世後,住進了小兒子蘇明成的家。

蘇大強有很多陋習,不愛洗澡,身上有味道,亂用兒媳婦的毛巾,上廁所會弄得到處都是......他的不良生活習慣,已經影響到了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可當兒子跟他提意見時,他卻生氣的說是兒媳婦嫌棄他年紀大,不想贍養他。

如此強詞奪理、固執己見的老人,只會讓兒女百口莫辯,有苦難言。

兩代人的生活習慣本就不同,如果不能互相諒解,那就很難在一起生活。作爲老人,自己堅持多年的壞習慣,在和子女住到一起時,最好能做出改變。

把親情看淡纔是真正的成熟 第3張

即便完全有條件也懶得過乾淨的'日子,堅決要過邋遢的生活,還嘴硬說“這是老習慣了,改不了”。這種執拗的父母,比較容易被子女嫌棄。

03 尊重、理解與子女相處的前提

李安在談孝順和愛時說:“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

很多父母都會有一個觀念:這是我的孩子,他就得聽我的,不聽就是不孝順。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每個人首先是他自己,其次纔是兒女、老婆、丈夫,他有作爲人的獨立的思想,且需要被尊重。一味的順從聽話的,那是提線木偶。

希望我們晚年都可以做一個和善的老人,用一生的經歷和經驗,去度過最後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