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識與能力淺析環境創設適宜性原則

孩子每天在幼兒遊戲、玩玩具、和老師同伴相互玩耍,無一不在接觸環境。常言道,“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孩子透過與環境的互動,鞏固認知、豐富情感。因此,教師要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創設。在之前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環境創設的原則,有:1、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原則;2、適宜性原則;3、參與性原則;4、開放性原則;5、經濟性原則;6、安全性原則。六項原則,共同組建成一個能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環境,缺一不可。而今天,我們要來細說的,就是第二點——適宜性原則。

保教知識與能力淺析環境創設適宜性原則

一提到“適宜性原則”,我們就能想到,在學習“教育的一般原則”時,也有“適宜性原則”這一項原則。關於這一項原則,通常以單選、判斷這樣的客觀題進行備考,主要考查以下4個知識點:

1、提出者: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2、提出原因: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

3、目的: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要“跳一跳,摘桃子”;

4、兩層含義:一是年齡適宜性;二是個體適宜性。

不管是在“教育的一般原則”還是“環境創設的原則”中,“適宜性原則”都有相同的含義,而在“環境創設的原則”中,“適宜性原則”具體的含義就是:

1、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

2、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差異。

也就是說,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班。大班的孩子能認簡單的文字,在創設環境時,教師可以適當投放一些字卡和圖卡,而這顯然不適合小班的孩子;其次,即使是在同一個年齡班的孩子,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創設環境時,還要考慮到不同的水平層次。比如,同樣是在小班進行“串珠”的環境創設,教師就可針對不同孩子手指精細動作發展程度的不同,投放圓孔大小不一的串珠,適應不同幼兒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項原則所指向的對象是孩子。在之前的授課中,老師發現有的同學會將“適宜的環境、條件”誤以爲是“適宜性原則”,做題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看清題幹所指的對象,選出正確答案。